首頁 > 歷史

春秋初年的中國,地廣人稀十分荒涼,為什麼後來又飛躍發展呢

作者:由 威如逗趣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2-08-10

什麼後期鐵製農具和牛耕出現

春秋初年的中國,地廣人稀。後來舉足輕重的齊、晉、楚、秦四強,當初還是邊遠窮國,十分荒涼:東方齊國靠海,到處是白花花的鹽鹼地,地上面點綴著的幾簇瘦草,在陣陣海風中哆嗦著;西方秦國雖居原西周腹地,因受戰亂之害,昔日的王畿已成一片廢墟,殘牆連著斷垣,散發著臭氣的破井,常常數十里不見人煙不見覓食的鳥鴉;北方晉國的南鄙之田,更是狐狸豺狼的天下,入夜,“嗥嗥”的狼嚎在原野上此起彼伏。時時閃爍的暗綠“鬼火”在離地不高處浮游,令人毛骨悚然;南方的楚國更甭提了,一群剛移居荊山的“蠻人”穿著不能蔽體的獸皮,手持木棒石器,在茫茫的山林裡拓荒,大樹是他們的屋頂,草叢是他們的暖床。

春秋初年的中國,地廣人稀十分荒涼,為什麼後來又飛躍發展呢

不但邊遠窮困如此,即使是當時經濟最發達的中原地區,也有大片“隙地”沒開墾。周平王東遷後分封的鄭國,雖緊挨王畿,卻是在荒草荊棘中建立起來的。稍後,鄭宋之間還有大片“隙地”作為緩衝地帶。一度為狄人所滅的衛國,竟以五千人在中原腹地得到大片“隙地”,重新建國。

無怪乎當時人們都說:有人民就有國土。

春秋初年的中國,地廣人稀十分荒涼,為什麼後來又飛躍發展呢

然而歷史進入春秋後一、二百年,各國的經濟面貌都有了極大的變化。

鄭國已成為一個農業、手工業、商業都很發達的國家;鄭、宋間的隙地也被鄭國開墾,成為鄭、宋兩國爭奪的物件;當初以五千人復國的衛國,現已人煙稠密,衛國的陶邑(今山東定陶)被稱為“天下之中”,成為各國經濟交往的樞紐,後來越國的范蠡因常到此經商而被稱為“陶朱公”。

邊遠各國變化更大,東方齊國五穀豐登,桑麻遍野,齊國國都臨淄城遺址面積達60多平方里有十幾座城門,有齊嶄嶄的交通幹線和排水系統。甚至原來很落後的吳國,到春秋後期也開挖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運河——邗溝,溝通了江淮水系。

春秋初年的中國,地廣人稀十分荒涼,為什麼後來又飛躍發展呢

為什麼在春秋時期各國有如此飛躍發展呢?

主要由於人們普遍使用鐵器與牛耕了。

鐵的發現大約是在商代,到西周已為習見,但只是鍛鐵,春秋時代才有了堅硬的鑄鐵,從此鐵器才還步推廣到農業生產領域,以齊國為例簡略介紹如下:

春秋前期,齊桓公想稱霸中原,但卻為齊國兵器太少而犯愁,管仲建議讓犯人用兵器贖罪,如此集得美金(銅),用來鑄造劍戟,鐵用來鑄造衣具。春秋中葉,齊靈公時的叔夷鍾銘文有“造鐵徒四千”一句,可見冶鐵業已大有發展。

到春秋末,“一耒一耜一銚”和“一斧一鋸一錐一鑿”分別是農夫與手工工匠謀生的起碼手段,可見鐵器使用之廣。

其他各國也跟齊國相仿,晉國以軍賦為名在民間徵收大量鐵器以鑄刑鼎;吳、楚等國的古墓裡現在還有鐵器出現。

春秋初年的中國,地廣人稀十分荒涼,為什麼後來又飛躍發展呢

與此同時,牛耕也普遍推廣了。

關於牛耕,古文獻中有這樣有趣的記載:孔子的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馬耕字子牛;晉國的力士名牛子耕,牛與耕相連用作人名,可見牛耕是常見的和被人們重視的。此外放牛踩了人的田要賠償,晉國範氏、中行氏的子孫在齊國用牛耕田的記載,更直接反映出牛耕在農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

鐵製農具和牛耕的出現真可謂一場“農業革命”,一大批荒地被開墾出來。新開墾的田地都是在井田(公田)之外的私田,人們在私田上生產,但名義上私田都不合法。

由於人們愛私田勝於井田,而天子、諸侯的權威又日益下降,因此出現私田莊稼豐茂,公田雜草叢生的景象,公室收入大減;又由於春秋時代戰爭頻繁,因此各國政府為滿足日益增長的財政需求,都自上而下地進行了賦稅制度的改革,以晉國為例:

公元前645年,晉惠公被秦國俘虜,晉國大臣假稱君命,召集國人到公庭,大臣呂甥目光遲滯,聲淚俱下地顫聲說道:君王傳來話說,他對不起大家,沾汙了社稷,沒有面目再回來見大家了,”呂甥哽咽了一下,繼續說:“為報答大家往日的擁戴,他讓我把公室的好田分給大家。”

春秋初年的中國,地廣人稀十分荒涼,為什麼後來又飛躍發展呢

大廳的空氣凝聚著,偶爾被幾聲低低的抽泣打破。

“君王被俘,是我國的奇恥大辱啊!”呂甥仰臉捶胸,嘶啞地叫道:“大家的悲哀,正是我們國家的希望!”

“報仇!我們要報仇!”眾人吼道。

呂甥用衣袖一抹眼淚,趁勢說道:“只要大家齊心協力,輔助新君;整治甲兵,我們的敵人一定會被壓倒!”就這樣晉國以“作愛田”、“作州兵”而日益強大。

在此前後,齊國實行“相地而衰徵”;魯國實行“初稅畝”、“作甲兵”;楚國實行“量入修賦”,鄭國實行“作封洫”、“作丘賦”,都不同程度地達到了富國強兵的目的。

春秋初年的中國,地廣人稀十分荒涼,為什麼後來又飛躍發展呢

公元前539年,秦孝公用商鞅之謀“開阡陌封疆”,即明確下令廢除井田制,隨著秦國在群雄角逐中的勝利,井田與井田制終於在中國歷史上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