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作者:由 清風下的但丁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1-10

定襄郡在西漢時期屬於什麼

漢朝時期,匈奴憑藉軍事優勢,時常南下侵盜於漢邊,給漢朝造成極大的困擾,於是漢朝修築長城以自守。

長城的修築,興起於鞏固邊防的需要,所以其一般修築於邊界地帶。漢朝是歷代長城修築的高峰階段,隨著漢朝勢力的發展,及漢朝與匈奴鬥爭形式的需要,分期分段修繕建造而成。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今內蒙古阿拉善地區,是漢與匈奴、西羌等遊牧部族,直接接觸的邊防前沿地帶,阿拉善西部臨近西域,南部和西部有漢代重要的邊郡的存在。

所以,在此區域修築長城對於古代北部、西北的安全及與西域的往來,具有重要意義。

01

漢與匈奴關係由和到戰

漢長城的修築與漢匈之間,戰和關係的變化關係甚大。楚漢之爭時,中原各方勢力不斷征戰,中原疲於兵革,疏於北邊,給了匈奴壯大的契機。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匈奴趁機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向東大破東胡,驅逐月氏,佔領了河西走廊及以北的廣大區域,向南兼併樓煩和白羊王等小國,盡控其地,重新佔領了河南地,與漢朝以陰山以北的長城為界,匈奴的實力得到空前加強。

而後又征服了北部渾庾、屈射、丁零、鬲昆、薪犁等國,一度成為內蒙古高原上強大的政治軍事力量。

此後,匈奴在強大的軍事力量的支撐下,時常南下侵擾漢邊民,掠奪其財物,給邊境的安全及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極大的威脅。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文帝時期,匈奴控制了西域地區,“樓蘭、烏孫、呼揭及旁二十六國皆已為匈奴。”

其勢力範圍“東到遼東,西至蔥嶺,北抵貝加爾湖,南達長城。”匈奴勢力的強大,漢朝深以為患。而同一時期西漢,經過連年的征戰,生產發展嚴重受限,國家經濟凋敝,人民困苦。

迫於形勢,漢朝採取了妥協性的和親政策。漢高祖七年,高帝親征被圍困白登,高帝賄賂匈奴單于閼氏得以脫困,之後漢與匈奴始締和親之約。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然而匈奴寇邊之事,仍時有發生,但和親之策給西漢發展和調整國內政策提供了時間,為社會政治經濟恢復提供一線生機。

02

和親之約

孝惠、呂太后及文景時期,皆與匈奴締和親之約,但匈奴時常以斷和親之約,以威脅中原王朝。文帝時匈奴兵力曾直達甘泉宮,給長安的安全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後來文帝派遣大軍出境,驅逐匈奴出塞便還,這種求和態度,反而使得匈奴步步緊逼。後元六年,匈奴再一次侵入雲中等郡。

馬邑之圍是西漢與匈奴關係的轉折,自此之後“匈奴絕和親,攻當路塞,往往入盜於邊,不可勝數。”

漢朝開始以強硬的軍事手段,對抗匈奴的侵擾。自漢武帝元光五年至元狩四年間,漢朝對匈奴發動了漠南之戰、河西之戰和漠北之戰這三次大規模的戰役。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經過這三次決定性的戰役,漢朝不僅削弱了匈奴勢力,使之遷往大漠以北,且奪得了河南、河西地區,佔領了通往西域的交通要塞。

漢朝在驅逐匈奴以後,設定了朔方、五原郡,並修繕了陰山南北的秦長城,且於沿線重點防禦地帶增築了大量的亭障、烽燧等設施。這段長城成為西漢北部的重要防線。

這次戰爭之後,漢朝佔領了河套地區,使匈奴向北向西遷移,解除了匈奴對河南地的威脅, 設定郡縣和移民實邊等政策,促進了朔方的發展,使朔方郡成為漢朝對抗匈奴的基地。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但匈奴不甘心失敗伺機報復,元朔三年,攻入代郡、定襄和上郡殺略民眾。

太初三年,漢朝在陰山一帶的長城以北地區,修築了另一道防線,這道防線由徐自為修築的外長城,和路博德修築的居延塞構成,成為漢代最北邊的一道防線。

03

修築邊防

但據有關調查,漢外城的規模,不足以抵擋匈奴騎兵的侵襲,且北線的長城是未完成的軍事工程,起不到到軍事防禦的作用。這可能與當地地理地形、及材料的取用有關。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但是西漢透過修築外城,將匈奴徹底驅逐出漠南地區,將陰山地區完全置於漢朝的統治之下。

至漢宣帝地節二年,漢朝廢棄漢外城,將防線置於陽山一線。

元朔三年後,西漢趁勝追擊,連續數年對匈奴用兵。而元狩二年的河西之戰成為轉折,這一年漢軍於春夏兩次對匈奴用兵,殺虜匈奴數萬人,給匈奴造成致命打擊,匈奴內部分裂,而後渾邪王率匈奴右部降漢。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漢朝透過這次戰役,不僅打擊了匈奴的氣焰,而且佔領了河西走廊地區,在該地設邊郡進行管理,後移民充實武威、酒泉郡。漢朝的移民措施,緩解了漢朝北方邊地的軍事壓力。

於同年開始修築令居塞,此為河西漢塞的修築的初始階段。西漢在河西地區的統治進一步鞏固,為其通往西域奠定了基礎。

元狩三年,匈奴侵入右北平郡和定襄郡,殺略民眾,一年後漢朝發動了漠北之戰,漢朝遣大將軍衛青出定襄郡、驃騎將軍霍去病出代郡。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經過漠北之戰,匈奴的力量大為削弱,匈奴遠徙至大漠以北,漢朝的疆域接近匈奴舊地以北地區。

匈奴請求和親,後漢匈之間保持了一段時間的和平,但和平是建立在西漢強大的軍事力量之上的。且武帝時期連年征戰,同樣給西漢政府造成極大的損失。

之後,漢與匈奴之間的爭奪重點轉至西域。由於匈奴在漢匈戰爭中的接連失敗,其控制下的烏桓、丁零等部乘機脫離匈奴,並向其發動攻擊,且匈奴內部分裂和內訌不斷,致使匈奴勢力進一步縮減。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到宣帝神爵四年,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不久後匈奴南部內附,在漢朝的救助和支援下,重新掌控了漠北地區。而北匈奴則放棄漠北西遷。

漢元帝時期,漢與匈奴和親,漢匈關係得到進一步加強。至西漢末年王莽篡權前,漢匈之間保持友好往來的狀態。

綜上,漢長城的修築與漢匈之間和戰關係的變化,密切相關。在西漢前期,匈奴處於強盛階段而西漢貧弱,漢朝遂採取妥協的和親方式解決漢匈關係。

古代阿拉善地區漢長城的修築,匈奴與大漢的恩怨情仇,和親與戰爭

在武帝時期,隨著漢朝的勢力增強,漢朝對匈奴開始採取強硬的軍事手段。

漢長城就是隨著漢朝在戰爭中的不斷勝利,而分段修築的。

西漢朝廷在修築長城後採取置郡、移民等措施鞏固佔領的土地。長城成為防禦匈奴侵擾漢邊的重要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