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

作者:由 執筆寫寫吧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3-01-16

萬物之祖宗是什麼書

智慧是生命所具有的基於生理和心理器官的一種高階創造思維能力,包含對自然與人文的感知、記憶、理解、分析、判斷、昇華等所有能力。智慧與智力不同,智慧表達智力器官的綜合終極功能,與

“形而上之道”有異曲同工之處;智力則謂“形而下之器”,是生命的一部分技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智慧體現為更好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

《易經》

易經,是闡述天地世間永珍變化的古老經典,是博大精深的辯證法哲學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三部易書,其中《連山》《歸藏》已經失傳,現存於世的只有《周易》。

《易經》蘊涵著樸素深刻的自然法則和辯證思想,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結晶。其從整體的角度去認識和把握世界,把人與自然看做是一個互相感應的有機整體,即

“天人合一”。

《易經》長期被用作

“卜筮”。“卜筮”就是對未來事態的發展進行預測,而《易經》便是總結這些預測的規律理論的書。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

《易經》被譽為諸經之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總綱領。含蓋萬有,綱紀群倫,是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廣大精微,包羅永珍,亦是中華文明的源頭。其內容涉及哲學、政治、生活、文學、藝術、科學等諸多領域,是各家共同的經典。

《易經》是遠古文明的產物,是我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融為一體的哲理性很強的著作。《易經》分為三部,天皇氏時代《連山》、《歸藏》,秦漢時期的易書《周易》,一起稱作

“三易”(另有一說三本書均作於遠古)。遠古時代人們定天象、法地儀,觀象授時,創制曆法與易書等,文明肇始。《春秋命歷序》:“天地開闢,萬物渾渾,無知無識;陰陽所憑,天體始於北極之野…日月五緯一輪轉;天皇出焉…定天之象,法地之儀,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遠古時期古人“觀象授時”,並確定天干地支及陰陽五行、八卦原理。八卦與干支時間以及方位是聯絡在一起的,它們同屬一個系統。遠古早已有之的時空、陰陽觀念,發展成為一個系統的世界觀,用陰陽、乾坤、剛柔的對立統一來解釋宇宙萬物和人類社會的一切變化。《連山》、《歸藏》是我國遠古時代的文化典籍,有說《連山》與《歸藏》不是失傳了,而是被改了名為先天八卦和後天八卦,又或其它名稱。也有說《連山》與《歸藏》於漢代後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此二易成為中華文化領域裡的千古之謎。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

“易”,一是“變易”、二是“簡易”、三是“不易”。變易,指變化之道,萬事萬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簡易,一陰一陽,囊括了萬種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後,都是相反相成,對立統一。不易,雖世間的事物錯綜複雜,變化多端,但是有一樣東西永遠不變的,那就是規律;天地執行,四季輪換,寒暑交替,冬寒夏熱,月盈則虧,日午則偏,物極必反,這便是規律。萬事萬物的發展皆有“定數”與“變數”,定數有規可循而變數無規可循;定數中含有變數,變數中又含有定數,無論定數還是變數其大局皆不變。易有太極,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

二、

《論語》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

《論語》(

lún yǔ

),是春秋時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編成的語錄文集,成書於戰國前期。全書共

20

492

章,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孔子及儒家學派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教育原則等。作品多為語錄,但辭約義富,有些語句、篇章形象生動,其主要特點是語言簡練,淺近易懂,而用意深遠,有一種雍容和順、紆徐含蓄的風格,能在簡單的對話和行動中展示人物形象。

《論語》自宋代以後,被列為

“四書”之一,成為古代學校官定教科書和科舉考試必讀書。

《論語》是一部以記言為主的語錄體散文集,主要以語錄和對話文體的形式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審美、道德倫理和功利等價值思想。

《論語》內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學、哲學以及立身處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現存《論語》

20

篇,

492

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

444

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

48

章。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

《論語》是孔門弟子集體智慧的結晶。早在春秋後期孔子設壇講學時期,《論語》主體內容就已初始創成;孔子去世以後,他的弟子和再傳弟子代代傳授他的言論,並逐漸將這些口頭記誦的語錄言行記錄下來,因此稱為

“論”;《論語》主要記載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稱為“語”。清朝趙翼解釋說:“語者,聖人之語言,論者,諸儒之討論也。”其實,“論”又有纂的意思,所謂《論語》,是指將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記載下來編纂成書。其編纂者主要是仲弓、子游、子夏、子貢,他們憂慮師道失傳,首先商量起草以紀念老師。然後和少數留在魯國的弟子及再傳弟子完成。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

三、

《道德經》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

《道德經》,春秋時期老子所著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

37

章在前,第

38

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

81

章。

《道德經》文字以哲學意義之

“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

《道德經》,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傳說是春秋時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寫,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

37

章在前,第

38

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

81

章 。文字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

《道德經》的總字數因為版本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王堆帛書,甲本為

5344

字,乙本為

5342

字(外加重文

124

字);今本,河上公《道德經章句》為

5201

字(外加重文

94

字),王弼《老子道德經注》為

5162

字(外加重文

106

字),傅奕《道德經古本》為

5450

字(外加重文

106

字)。

現代《道德經》通行本,是以王弼所注,字數為

5162

字。

《道德經》主要論述

“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

“修道”。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樸,“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中國三大智慧奇書:老祖宗的千年前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