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論語》第三篇八佾(66):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

作者:由 夜辰讀書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9-03

可立而待什麼意思啊

《論語》第三篇八佾(66):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

【原文】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翻譯】

【楊伯俊】孔子說:“居於執政地位的人,不能寬厚待人,行禮的時候不嚴肅,參加喪禮時也不悲哀,這種情況我怎麼能看得下去呢?”

【李澤厚】孔子說:“坐在上級的位置,待人不寬厚;執行禮制,不莊重認真;遇到喪事,不悲哀。這還有什麼可以看的?”

【錢 穆】先生說:“居上位,不能寬以待下,遇行禮時不能敬,臨遭喪事,沒有哀慼,我再把什麼來看察他呢?”

【夜辰心得】

這是《八佾》篇的最後一章,也是孔夫子對當時禮儀文化弊病的批評,可謂一針見血。

孔夫子說:“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

前面三句話,是以否定的形式,說出事物的根本所在。從正面看,意思是居上要寬、為禮要敬、臨喪要哀,寬是居上的根本,敬是禮儀的根本,哀是臨喪的根本,這才是君子的行為。正如孔夫子所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居上要寬。處於領導位置,或者說實施領導的過程,一定要寬容、寬厚。這話一聽很明瞭,意思也很簡單。可轉念一想,為什麼孔夫子說當領導的根本是寬厚,而不是嚴刻呢?我們不是常講“嚴是愛,松是害”嗎?不是常說從嚴治軍,從嚴治官,從嚴治黨嗎?

我覺得,理解這一章,關鍵是把握“根本”二字,一定弄明白,這裡不是簡單的說當領導要寬厚就完了,是說寬厚是領導施政的根本,重點在根本。我們想,為什麼寬厚是根本?因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修誰?修自己。“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自己。透過修自己的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以,再看前面,“嚴是愛,松是害”,無論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當父母、當老師的不嚴自身、嚴格孩子,這是有違儒家思想的。至於說“從嚴治軍、從嚴治官、從嚴治黨”,這嚴的是官,不是民,方向沒錯,以上率下,修齊治平。

《為政》篇孔子說過:“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以政以刑來領導,人民免於違紀,可是沒有恥辱之心,因為這是出於不敢為,而非不願為。以德以禮來領導,就能激發出人民的本心本願的善良和仁德。領導,是帶頭領和導,而不是追著老百姓嚴和管。

再看,居上要寬,這裡的寬是指對部屬和下級寬厚。其實就是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孔夫子從來沒教導別人,對自己要寬厚。相反,修身要嚴格。

舉一反三,敬是禮的根本,哀是喪的根本,道理相同,要發自內心的誠敬和哀傷,而不是看重外在形式多麼奢華大氣。“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甯戚。”看來,孔夫子是反對形式主義的始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