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朱自清父子的“愛恨情仇”,妻子的笑竟成父子決裂的催化劑。

作者:由 花子聊影視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2-05

事已如此 不必難過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表達了什麼情感

引言:

《背影》是朱自清在1925年在《文學週刊》上發表的一篇散文,裡面對父愛的讚揚和歌頌影響了後世的無數代人,作為家喻戶曉的名篇,其中“你在此地不要動,我去給你買些橘子”一句將父親無聲卻保函深意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名言。但更多的人不知道的是,這只是朱自清刻意選取的一段回憶,“買橘子”的背後,是父子倆的重重矛盾,在《背影》之前,父子倆的關係一度不可開解,還曾因妻子一笑,朱自清毅然與父親斷絕關係。下面,筆者就來撥開歷史雲霧,帶大家走進一段真實的父子情感生活。

朱自清父子的“愛恨情仇”,妻子的笑竟成父子決裂的催化劑。

01

家生變故,祖母離世激發矛盾。

《背影》的開頭即是一句:“

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

”透過對那段歷史的考察與回顧,才發現,朱自清這潦短的一筆,竟帶過了無數不堪回首的記憶。

1915年,朱自清的父親朱鴻鈞時任徐州榷運局長,屬於菸酒公賣的行業,油水大,職位也不低,實現了當時人升官發財的夢想。可人的權勢變大,慾望也會隨之增長。朱鴻鈞耐不住寂寞,在徐州又續娶了一房姨太太,雖說當時是民國,已有法律規定了“一夫一妻制”,但舊社會的思想根深蒂固,不少有權有勢的大戶人家還是一夫多妻,朱鴻鈞這事也算不上稀奇。

可朱鴻鈞沒敢對外宣稱,一直幹著“金屋藏嬌”的勾當,原來是懼怕自己在揚州老家的潘姓姨太太。這位潘姓姨太太果然不是省油的燈,在得知此事後,徑直打上朱鴻鈞的門來,所謂“一哭二鬧三上吊”,其彪悍程度世所罕見,一時間鬧的滿城風雨。

不多久,這件醜事就被當時的新聞媒體《醒徐日報》登上了頭刊,再加上朱鴻鈞是大官,這樣一來同樣的一件事,影響就不可同日而語了,緊接著,朱鴻鈞先前挪用公款的問題也被查出,隨即就被撤職查辦了。

朱自清父子的“愛恨情仇”,妻子的笑竟成父子決裂的催化劑。

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朱自清的祖母無法忍受家裡發生巨大變故所引來的羞辱,氣火攻身,不多時便無治而終了。這便是開頭那句“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的灰暗背景。

這一年的朱自清剛滿二十歲,在北大哲學系讀書,當時已與妻子武仲謙喜結連理,家裡生出變故後,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朱自清決定提前畢業。但在他心裡,祖母的過世與父親分不了干係,若不是父親乾的那些荒唐事,雖七十一歲高齡但卻無任何疾病的祖母不會這麼早離去的。

事發至今,朱自清只是在心裡埋下些埋怨的種子,真正激發矛盾的,還是朱鴻鈞作為父親對他說的話:“

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這句話雖極具哲理,但在當時的情形下,顯得有失人類的真情。祖母過世,做父親的沒有對母親的悲哀之情還要勸他想開一些,顯然已是承認兒子對他的哀怨,也承認是因為自己的不爭氣,才會落得祖母的悲劇。至於如今落敗的家庭,朱鴻鈞也只以一句“天無絕人之路”來搪塞,事實證明,他並沒有採取很好的補救措施。

朱自清父子的“愛恨情仇”,妻子的笑竟成父子決裂的催化劑。

02

父子思想不合,妻子委屈之笑,矛盾加劇。

至於已然衰敗的家庭,朱鴻鈞只想到兩個應對的辦法,一個是變賣家產,一個就是大舉借債。這兩種辦法顯然都不是長久之計,而在官場自在慣了的朱鴻鈞也不可能像窮人一樣去想法子謀錢,再加上家裡的變故終歸突然,朱鴻鈞的脾氣越來越暴躁。

朱自清自然地擔起了家裡的重任,經過無數個日夜的挑燈夜讀,終於提前一年完成畢業,畢業後即憑藉優異的成績在杭州第一師範學校當起了教師。

朱自清將月薪留出一半給自己的小家庭,另一半全都交給父親補貼家用,但朱鴻鈞非但不因兒子的孝順心存感激,還想著要把兒子的另一半收入也拿過來。

朱鴻鈞的思想還停留在舊社會封建層面,他認為兒子雖然大了,但也應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所得的薪水也應原方不動交到自己手裡,任憑自己支配。

而朱自清是自幼接受新思想的洗禮,他認為成年人就要追求獨立,這一點與父親的封建思想相悖,父子倆的矛盾也越來越深。

朱自清父子的“愛恨情仇”,妻子的笑竟成父子決裂的催化劑。

1921年,朱自清從高校部轉入揚州第八中學,但職位也從教室上升到了主任,薪水也隨之增加,這原本是一件高興事,可朱鴻鈞卻時常感到不滿。

朱鴻鈞一直對兒子從事教師一直耿耿於懷,他認為兒子是高校畢業的人才,幹教師這一行當不值當,換句話說,就是教師掙得錢太少。父親嫌錢賺的少,妻子武仲謙卻恰恰在這時候懷了二胎,這樣一來,朱自清自然要多用一部分錢來給自己的小家庭開支,給父親的前就要相應少上一些。

朱鴻鈞本來也給予理解,畢竟兒子長大成人,給自己錢是情分,不給也是本分,可他卻沒經得住小妾的挑唆,聽取小妾的話跑到朱自清的學校,以父親之名將朱自清每個月的薪水都發到自己那裡。

如此一來,朱自清這個小家庭就沒有了生活來源,父親這種無法讓人接受的做法進一步激起了朱自清心裡的怨恨,而使怨恨徹底爆發的,還是因為妻子那被“剝奪”的、象徵著陽光的笑容。妻子原本是個很愛笑的人,無論什麼時候都把微笑掛在嘴上,妻子的笑也是朱自清尤為喜愛的一種慰藉,每逢看見妻子陽光燦爛的笑容,朱自清的心裡都會湧起幾股暖流。

朱自清父子的“愛恨情仇”,妻子的笑竟成父子決裂的催化劑。

可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妻子變得鬱鬱寡歡,整日都見不到笑容了。究其原因,竟還要歸咎到父親身上。原來,在家裡剛發生變故時,朱鴻鈞一時間無法接受,隨意亂髮脾氣,當時妻子也和父親生活在一起,自然就不能倖免。

家裡境況不佳,甚至到了青黃不接的程度,妻子照樣整日笑嘻嘻的,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的打擊,這理應是值得提倡的,可脾氣愈加暴躁的朱鴻鈞卻看不慣這種行為,他經常在武仲謙笑的時候大聲斥責:“家裡已經到了這個樣子,你還笑得出來!”

妻子無數次因為“笑”遭到公公的責備,久而久之,她對“笑”變得極端敏感,在什麼場合都不敢輕易笑出來了,甚至因為此時糾結於心,染上心病,雖不曾告訴丈夫,但心思敏銳的丈夫還是發覺了,在弄清楚緣由後,朱自清再也無法抑制心積的怨恨,毅然與父親斷絕了關係。

03

父親真心悔過,父子關係和解。

與兒子徹底鬧掰後,朱鴻鈞終於開始反思自己的種種過往行為,覺得自己卻是對兒子有愧,1925年,朱鴻鈞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對兒子的思念,也要一天深過一天。朱自清出生前,朱鴻鈞曾有兩個兒子,但都不行先天夭折了,因此到朱自清這,朱鴻鈞是傾注了前所未有的愛的。

朱自清父子的“愛恨情仇”,妻子的笑竟成父子決裂的催化劑。

朱鴻鈞十分注重對朱自清的教育,白天讓他在新式學堂上學,晚上又把他送到私塾去讀文言文,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兒子接受全方位的教育。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朱鴻鈞在兒子上學的路上給予莫大的關懷和專注,在朱自清青年時期,朱鴻鈞每天都要檢查他寫下的作文,寫得好的會有相應的獎勵,寫得不好的他也會責備。望子成龍,有時看到兒子寫得“極差”的文章,他也會一氣之下將其扔進火爐燒了。

朱自清能成就今日這般大器,離不開父親盡心盡力的培養。當然,人無完人,朱鴻鈞早年為兒子付出越多的心血,晚年來遭遇的不幸,也是他向兒子進行越多的索取,一度鬧的不可開交,父子矛盾深不見底。

1925年,朱鴻鈞提筆給兒子寫了封信,信中提到了自己“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血濃於水,像朱自清這樣的孝子,在面對父親這樣的言辭時,是絕對不會置之不理的,父親的信中充滿和解之意,“大去之期”這類的話更像是在向兒子發出一種懇求,懇求父子之間的矛盾應當隨著時間流逝了。

朱自清徹夜無眠,父親南京浦口送別的場景歷歷在目,思緒如柳絮一樣飄飛不定,隨即握起微微顫抖的筆桿,感動全中國的《背影》深情而成。這就是為何“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事也交卸了”會一筆帶過,為何“你在此地不要動,我去給你買些橘子來”會顯得濃墨重彩。

朱自清父子的“愛恨情仇”,妻子的笑竟成父子決裂的催化劑。

當父子骨肉之情再次顯現的時候,他的筆裡,已寫不下當年的那些不好回憶,有的只是父子情深的溫馨,充斥腦海,佔據了一切。

結語:

朱自清的《背影》和《荷塘月色》都是家喻戶曉的經典之作,背後都有辛酸不堪回首的往事,如今將這些看似悲慘的故事公之於眾,不是要給經典抹一層灰,而是隻有知道了經典背後的人情冷暖,才會徹底理解其中的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