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安徽凌家灘遺址發現中國史前考古中唯一一件龍首形玉器

作者:由 新京報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1-27

為什麼陶器底部沒有釉

近日,安徽凌家灘遺址考古取得重大收穫。12月7日,記者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此次發掘過程完善了對墓葬祭祀區佈局的認識,豐富了凌家灘陶器玉器的種類。其中出土的一件龍首形玉器,為中國史前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件,對研究中國史前用玉製度及對歷史時期禮制的影響具有重大意義。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良渚文明的源頭之一、長江下游地區文明化程序中的關鍵節點和地點,凌家灘的考古新發現,為深入研究中華文明的起源、形成和發展提供了重要資料。

安徽凌家灘遺址發現中國史前考古中唯一一件龍首形玉器

龍首形玉器。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出土文物400餘件,以石器、玉器為主

凌家灘遺址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銅閘鎮長崗村,東距長江25千米、西距巢湖30千米。遺址北望太湖山,南臨裕溪河,坐落於太湖山向南延伸的十里長崗的南端及兩側平地上,海拔6-25米,是一處距今5800年-5300年的新石器時代中心聚落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於1985年發現。

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0-202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凌家灘遺址開展主動性發掘,地點均位於崗地東南端的大型紅燒土遺蹟片區。2021年10月-2022年4月,該所對展示工程範圍內的墓葬祭祀區西側休息廣場區域進行發掘,共發現新石器時代灰坑2個、祭祀坑1個、石頭遺蹟1處、漢代墓葬5座。出土文物400餘件,其中絕大部分出自祭祀坑,主要是石器、玉器和少量陶器。

祭祀坑1是本次發掘的重要發現。考古人員在該祭祀坑的填土上部發現了大量的火候極高的紅燒土塊,區域性有白色和青灰色的質地堅硬的燒土塊,填土上部是大量的殘碎的石器、少量玉器和陶器,陶器主要分佈於祭祀坑的北端和中部石器之下,較為完整,少量被燒變形。共出土器物260餘件,其中石器140餘件、玉器70餘件、陶器40餘件。祭祀坑內西北部底部有燒結面,並有較多的木炭屑和少量碎骨屑。

安徽凌家灘遺址發現中國史前考古中唯一一件龍首形玉器

出土最大的石鉞。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石器多殘碎,但多數可以拼合,並有少量完整器,器形以鉞佔絕對多數,拼合後完整石鉞60餘件,另有少量錛。這些石器大多被燒,器表灰白相間,顏色斑駁,器體多已白化,有的石鉞也被燒變形。這些石鉞多為寬扁形,大孔,三邊刃。其中一件長38。3釐米,上寬24。3釐米、下寬28。5釐米,為凌家灘目前發現的體量最大的石鉞。並有少量雙孔石鉞。

此外,玉器多為殘碎小型飾品,且多已白化。器形以玦佔絕對多數,另有少量鉞、管、珠、璜、鐲、配飾等。並有少量新器形,如齒輪形器、橢圓形牌飾、梳形器等。其中一件寬體玉璜,外徑23。6釐米,為凌家灘目前發現的最大的玉璜。其中一件龍首形玉器造型奇特,工藝精湛,一端陰刻成豬龍首形,略上翹,另一端為尖錐形,為中國史前考古中發現的唯一一件。

安徽凌家灘遺址發現中國史前考古中唯一一件龍首形玉器

出土最大的玉璜。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發現大型高等級公共建築,存在明確祭祀功能

凌家灘遺址崗地東南角、內壕中部,以大面積的紅燒土堆積為特點。2020年批准揭露面積500平方米,初步瞭解了遺蹟的部分邊界和區域性剖面。2021年批准發掘面積為1000平方米。主要對該處遺蹟的四界進行了完整揭露,並選擇少量區域進行了解剖發掘,確定了該大型紅燒土遺蹟的範圍、區域性結構和堆積特點。2022年對該遺蹟的北部西側區域進行發掘,揭露面積500平方米,瞭解到西側同樣存在一處大型臺基,與紅燒土遺蹟共同組成一處超大型的公共建築。

考古人員透過2022年對紅燒土西界外側區域揭露發現,該區域土質土色異常雜亂,為人工堆築而成,多呈大塊的青灰土和黃土鋪墊而成,寬23米,南北長推測與紅燒土範圍一致,殘厚0。3米-0。8米,表面多被破壞,區域性殘存少量紅燒土基槽、柱洞、紅燒土坑等遺蹟,少量紅燒土坑包含碎骨屑。其頂部最高處高於東側紅燒土頂面1。6米。推測應為平行分佈於紅燒土西側的大型建築臺基,其與紅燒土遺蹟共同組成一處超大型的公共建築基址,總面積約5500平方米。

從出土器物情況來看,陶器主要出自北部紅燒土堆積中,多為大口尊類腹片,以夾植物和夾粗砂為主。紅燒土解剖溝內出土少量陶片。紅燒土堆積中也出土了少量石錛、石鑽、石鉞、礪石。

安徽凌家灘遺址發現中國史前考古中唯一一件龍首形玉器

紅燒土北部底部情況。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考古人員認為,透過2020-2022年2000平方米的揭露發掘,確定了該大型紅燒土遺蹟的範圍、結構、堆積和年代,初步認為該大型紅燒土遺蹟年代為凌家灘文化最繁盛的時期(距今5500-5350年)。紅燒土堆積下層和西側存在一處大型的與祭祀有關的公共建築基址。

專家表示,以大型紅燒土遺蹟為代表的大型高等級公共建築的發現,深化了對凌家灘聚落佈局的認識;證明凌家灘存在超大型的高等級的公共禮儀建築,並且存在明確的祭祀功能;為大型墓葬、精美玉器的存在尋找到了相匹配的高等級的生活遺存。

除了防禦,外壕還成為蓄水和垃圾傾倒場所

為配合外壕遺蹟保護展示專案建設,瞭解外壕北部缺口是否有防禦設施以及外壕的具體結構,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21年12月-2022年5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該區域進行了考古發掘,發掘面積739平方米。

安徽凌家灘遺址發現中國史前考古中唯一一件龍首形玉器

外壕發掘區全景(上為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圖

本次發掘首先對外壕北部缺口位置進行了全面揭露,僅發現少量漢代-明清時期遺存,堆積較淺,未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存,亦未發現防禦設施。隨後,對其東側的外壕溝體進行了解剖發掘,瞭解了外壕的寬度、深度、堆積結構等。

發掘結果顯示,外壕位於凌家灘崗地北端的北側,緊鄰崗地,外壕口寬45米、底寬25米、自深2米,共分為6層,底部有厚達0。2米-0。5米的凌家灘文化晚期陶片。南側即為崗地,且崗地堆土裡包含有碎石塊,應為開挖外壕向南側堆土而成。崗地與外壕的落差達6-9米,再加上較寬的外壕,能起到積極的防禦功能,同時,外壕還能起到蓄水和垃圾傾倒場所的功能。

新京報記者 張建林

編輯 白爽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