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蝶戀花》—晏殊如何用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寫盡天下離愁?

作者:由 宋詞文學鑑賞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10-04

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是什麼詞

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晏殊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賞析:

這是一首念遠之作,詞中對主人公那種為離愁所苦的複雜心情作了細緻的刻劃。

詞作以菊愁、蘭泣的景物描寫開頭,移情入景,給全詞定下了基調,並且暗示出詞中主人公的精神狀態。主人公以我觀物,把“我”的主觀感受注入客觀事物中,使客觀事物也染上我的主觀色彩。本詞的首句,即用這種手法刻劃出一個悽清的環境,表現了主人公不可排解的愁悶和傷感。

“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寫幽居者對物候的敏感。劉禹錫有一首《秋風引》說:“何處秋風至,蕭蕭送雁群。朝來入庭樹,孤客最先聞。”本詞主人公對輕寒的敏感,也正反映了其內心的孤獨寂寞。燕子“雙飛”的情景對主人公無疑會產生很大的刺激。燕猶能雙飛天宇,避秋寒而去,人卻只能獨處幽室,真令人有不如燕之嘆。

《蝶戀花》—晏殊如何用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寫盡天下離愁?

前三句,只從外景描寫反映主人公悽傷善感的心情。“明月”兩句,回過頭來寫其一夜未眠。“離恨”始點出愁苦之因。前面的一切都是因“離恨”幾千重所致,正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柳永《雨霖鈴》)更那堪“燕子雙飛去”。這裡“燕子”飛去還有一層意思,即遠人杳無音信。柳永《玉蝴蝶》中說:“念雙燕,難憑遠信”與此意同。

“明月”本無情、無知,主人公卻責怪它“不諳離恨”,整夜地照著臥室。這無理之責正是其為離恨折磨,痛苦之極的心理的反映。蘇軾《水調歌頭》詞,“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幾句,與這兩句一露一隱,都以月寫人的徹夜不眠,本詞之含蓄蘊藉則過之。

《蝶戀花》—晏殊如何用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寫盡天下離愁?

下片寫登樓遠望的所見所感。古人懷人念遠往往寄希望於“登樓”,而本詞主人公,登樓所見到的唯有滿目淒涼的殘敗景象。因而其心情也就不僅僅是失望,其傷感也比“斷腸”更深更重。

晏殊還有兩首詞也創造了與此相同的意境。一是《踏莎行·碧海無波》“。。 。 。 ·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斷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另一首是《踏莎行·祖席離歌》“畫閣魂消,高樓目斷。斜陽只送平波遠。·。 。 。 。 。 ”這二詞都選取日暮之景,而能情景相生,創造出感人的意境。本詞與之相比,自有特色。前二首寫愁苦之情,或境界狹小,或直露無餘。本詞只說:“欲寄彩箋無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平平道來,境界高遠,而愁苦自見。前兩首不免刻意用力之跡,本詞卻極其自然。“無尺素”一本作“兼尺素”,總的看來,作“無”更好。

《蝶戀花》—晏殊如何用一句“昨夜西風凋碧樹”寫盡天下離愁?

其次,前兩首中感情的變化,只是愁的加重,本詞卻極其曲折。主人公先因“凋”碧樹,生出遲暮之悲,繼而因風凋碧樹而能望盡天涯,又於悲傷中生出一絲喜悅,遂有獨自登樓之舉。但登樓所見只是些淒涼山水,不免仍舊失望。這時想到寄信,又生出一線希望,但既無來書,自然不知對方在天涯何處,縱寫了信,也無法投寄。

於是,終歸於茫然無所寄託,陷入更深的愁思中。詞中對主人公那種複雜曲折的心理的刻劃是相當成功的。全詞善於刻畫人物心理,極平淡,又極蘊藉,在晏殊《珠玉詞》中也是很有特色的。

公眾號:

宋詞文學鑑賞

,一起討論那些讓我們難以忘記的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