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古代“五陵少年”是個什麼梗,你知道嗎?

作者:由 美妝放射科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1-12-22

胡姬酒肆什麼意思

官僚貴族的住宅一般稱為“第”或“舍”,“第”又分為大第室和小第室。大第規模宏大,競相仿照皇家建築,一般稱為“甲第”或“甲舍”。成帝時,曲陽侯王根的住宅仿照桂宮之土山、未央宮之漸臺和白虎殿,引人高都水,這出了名的僭越被長安民眾編入了歌謠。甲第多在未央宮北門附近,稱為“北闕甲第”。夏侯嬰是跟隨高祖從沛縣開始打天下的老臣,又曾經救過漢惠帝和魯元公主。

古代“五陵少年”是個什麼梗,你知道嗎?

高祖駕崩後,惠帝和呂后將距離未央宮北闕最近的大第則給夏侯嬰,以表尊崇。蕭何、霍光等重臣也都居住在大第中。哀帝曾為寵臣董賢起大第北闕下,殿分前後,重門洞開,甚至達到了天子宮室的標準,山池玩好極盡華麗,闌干都鋪滿繡繒。未央宮之東的稱為“東第”,數量較少。

古代“五陵少年”是個什麼梗,你知道嗎?

大第或甲第的行政單位也是“裡”,像外戚聚居的戚里城南達官顯貴生活的尚冠裡等。但是大第可突破普通閭里的規制,朝街開門,不必從閭門出入住得了大第的畢竟是少數,長安地狹人多,住房緊張。曾任天水太守的樓護是二千石大官,宅邸卻比較狹小,這種情況很常見。唐人在詩文中常以漢人自比,“五陵少年”便是常見的意象,尤其是在仗劍倚馬、輕財任俠、飲酒賦文、無拘無束的李白筆下,如《少年行》道:“五陵年少金市東,銀鞍白馬度春風。落花踏盡遊何處,笑人胡姬酒肆中。”五陵原上這些鮮衣怒馬的少年,踏花賞春、酒醉千盅、一擲萬金、藐視禮法,恣情地享受著人生的快意。

古代“五陵少年”是個什麼梗,你知道嗎?

五陵原之名起於西漢,是都城長安北邊的長陵邑、安陵邑、陽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之合稱。天子造陵時,即在帝陵之旁設陵邑。高祖時遷功臣和原六國貴族於長陵邑,之後的皇帝則徙天下高官、富人和豪傑兼併之家,甚至是倡優樂人、“亂眾民”於各自的陵邑中,賞賜給他們一定的錢財和土地。移民們來自西漢的32個郡國,尤以淮河以北、山陝間黃河以東、燕山以南的關東地區最多。不單是為了守護、供養陵,還有拱衛京師、充實都城人力和經濟來源,便於監管這些權力的潛在威脅者,以及削弱地方力量以加強中央控制的用意。長安南邊有霸陵邑和杜陵邑。除了帝陵邑,還有少數后妃陵邑,如文帝之母薄太后的南陵邑、昭帝之母趙婕妤的雲陵邑,以及兩個準陵縣太上皇陵的萬年縣和史皇孫陵的奉明縣。

古代“五陵少年”是個什麼梗,你知道嗎?

陵邑不屬三輔管轄,而隸屬掌管宗廟禮儀的奉常(景帝時更名太常)。他們地位特殊,譬如長陵令,轄下之地不過如縣大小,卻是相當於郡太守的二千石高官。邑內又多為特權階層或富裕階層,是以常常不受約束,造成治安混亂。故元帝開始不再設定陵邑,並將原先的陵邑收歸三輔轄治。這些陵邑是獨立的小城,規模大者如平陵邑,佔地7。44平方公里,小者如杜陵邑,佔地1。05平方公里,面積大小不一。

古代“五陵少年”是個什麼梗,你知道嗎?

長陵邑三面城牆、一面壕溝。安陵邑北城牆外復有壕溝。茂陵邑以壕溝為界,未發現城牆。其餘陵邑四周皆環繞城牆,城裡有閭里、市和手工業作坊區等。到漢末時,長陵邑有5萬餘戶,將近18萬人(2。7平方公里);茂陵邑有6萬餘戶,近28萬人(5。54平方公里);安陵邑最初有5000戶,到漢末也有兩萬戶,近10萬人(1。19平方公里)長陵邑內的居民主要是開國功臣和原齊、楚貴族的後人。安陵邑內則主要是居住關東的倡優樂人,尤其是善啁戲的,時人俗稱安陵為女啁陵。

古代“五陵少年”是個什麼梗,你知道嗎?

從某個角度來說,陵邑之內才是長安真正的繁華之地:市井的煙火在此孳息,西漢王朝32個郡縣來的精英在此匯聚,不同的文化在此相互碰撞、交匯融合,潑天的富貴在此鬥巧鬥奢。不同於長安城內至高無上的天家威嚴,這裡流動的是聲色長安。在王莽之後,五陵邑走向衰落,人去樓空,十不存一,曾經的喧鬧繁華漸成蕭條蒼茫。五陵原的落日和青霧成為後世詩人感嘆不盡的興衰意象,唐寅便寫道:“不見五陵豪傑墓,無花無酒鋤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