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計程車司機該不該收親戚的100元車費?

作者:由 慵懶的夏天182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08-07

你有多少我收多少好不

一個計程車司機,送親戚去高鐵站,因為是親戚所以只收了100元。已經是少收了,

但沒想到惹的親戚很不高興。朋友圈裡說些不盡人情的話。司機很是困惑,這車費到底該不該收?

讀費孝通先生的《鄉土中國》感慨頗多。中國的鄉村本身就是一個情理社會,處處講人情。親戚、朋友、同事、老鄉等各種關係形成一個巨大的“情網”。人們辦事、出行、借錢、求照顧都是看在關係看情面。“我們一個村的”“我的同學”“我的親戚”“照顧一下”,都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人們在這樣的現狀中,與這種人情形成默契,而一旦有人不顧人情遵守規則,便覺得很不適應。不盡人情、不夠意思、只認錢等等不滿情緒油然而生。斷了關係不相往來的有之;背地裡差評的有之……,久而久之,那些講規則按規定做事的人就成了“死腦筋的人”,民間有句俗話就是“插上門朝天走”。

我們生活在熟人社會里,關係社會里,很多的規則成了虛設,甚至將人情、關係凌駕於法律之上,於公,公眾秩序就遭到了破壞;於私,會產生很多情感包袱。比如,計程車是要收費的,人家不收費你心裡能過意得去嗎?這種人情債也很重。倒不如該多少錢就給多少錢,司機該收多少就收多少,兩不相欠。

現在這種情理社會正在被改變。年輕一代讓我們越來越感覺到“不通人情”。比如,孩子出去和同學朋友聚會,我說你多帶錢好買單,她說我們聚會都是A A制,用不了那麼多錢。“那怎麼好意思?”她說,有什麼不好意思的?我們的目的是聚”,看看那些大人為逃單想盡千方百計,更丟人。不如AA,又合理又和諧。

孩子的話是有道理的,但總覺得人情淡薄了些,好在這樣處理是他們的共識,並不影響他們的友好,也就不干涉。

但人情還是很珍貴的,它是這個社會溫暖的陽光。在情理社會中,怎樣處理人情帶來的困擾,也困擾著和我一樣的普羅大眾。

從情理社會向法理社會轉變,標誌著這個社會的進步。其中有很多品格要繼承,有很多陋習要割除,任重而道遠。

計程車司機該不該收親戚的100元車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