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文壇新星|藏在針線裡的時光(隨筆)

作者:由 中國青年報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2-10-12

棉花裡藏針怎樣找出來

黑色燈芯絨布做的鞋面,裡面襯著格子絨布,中間夾層棉花,不知道是多少層布粘在一起的厚厚的白色鞋底,上面留著長長短短的棉線走過的痕跡。

這是姑媽給我做的棉鞋,一直收藏在鞋櫃裡。

姑媽住在因王昌齡而出名的古龍標鎮,現在叫黔城。一到假期,我和姐姐便迫不及待地奔向那個有著長長小巷、鋪滿青石板的小鎮。

記憶中,姑媽一年四季都在做鞋。吃過晚飯,忙完了家務活,她便拿出針線笸籮,裡面放著白棉線、頂針、剪刀、一根專門納鞋底的粗針和鞋底、鞋樣等物品。她拿起鞋底,將穿好棉線的針在頭髮裡摩擦兩下,就開始納起鞋底來。針插入鞋底,套在中指上的頂針一頂,便從鞋底的另一邊探出頭來,棉線一上一下地在鞋底中穿梭。

插針、頂針、拉線,姑媽的手時而揚起,時而落下,我的目光也隨著揚起、落下。看著看著,我也忍不住想試試,學著姑媽的樣戴好頂針,兩隻手齊上陣,用力頂那已經插入鞋底中的針,那根針彷彿剛剛只是穿破一層紙,而此刻卻面對著一堵由岩石構築的城牆,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前進的距離仍不能以毫米計算。

每到這時,姑媽就被我的窘樣逗得哈哈大笑。她拿回我手中的鞋底,輕輕一頂,針乖乖穿底而過。“喜歡做鞋呀,等你長大了我教你。”她安慰著我,繼續著她的做鞋工程。

姑媽做鞋時,喜歡聊天,講講她在單位怎樣做預製板,爺爺奶奶年輕時的故事,街坊鄰居的趣聞,每次都不忘說一句“等你出嫁的時候,姑媽一定給你做一雙最好看的鞋”。因為這句話,我一直盼望著快點長大,快點出嫁,好穿上那雙最好看的鞋。

姑媽做鞋,從來不用量腳,看一眼,就知道要做多長。她的巧手遠近的街坊都知道。不少人為女兒準備嫁妝時,請姑媽幫忙做鞋,也有一些孝順父母的兒女,請姑媽為長輩做賀壽的鞋。鞋櫃上做好的鞋,放上一批,又換一批。姑媽給人做鞋是不收費的,她常說,線是別人買的,布是別人買的,那我還有什麼理由收費呢?

過年能得到一雙姑媽做的新棉鞋,對家族裡的每一個人來說都是一種榮幸,但這種榮幸不是每年都能得到的。做一雙鞋,從定好尺寸,剪鞋樣,一層又一層粘底子,再到納鞋底,縫合鞋面,最後用鞋幫子定型,少說也要半個月到一個月的功夫,所以能得到一雙姑媽做的鞋大家就心滿意足了。可是,我卻是個例外。記不清從幾歲開始,每年過年去姑媽家,都有一雙嶄新的黑燈芯絨棉鞋在鞋櫃上等著我。或許是我的腳長得太快了,或許是姑媽做鞋時,我總是守在旁邊,時不時問這問那,我沒有時間去細想其中的緣由,只管歡天喜地地把鞋穿上,揚起一串串咯咯的笑聲,撒在房間的每個角落。

一針一線串起了一段又一段美好的時光。歲月悄然爬上了姑媽的額頭、髮梢,但她依然惦記著給我做鞋。每次穿線時,她把針線放得老遠,試了一次又一次,以往從不敢搗亂的線,像跟她捉迷藏一樣,歪頭跑向一邊。她嘆著氣把針線遞給我:“人老了,不中用了!”鞋底也似乎變得異常地硬、厚,她要兩隻手一起使勁,才能慢慢地推著針穿過,就像穿過那厚重、陳舊的重重歲月。

那是姑媽做的最後一雙鞋,歪歪扭扭的針腳,鞋面和鞋底縫合得也不是很嚴密。

我出嫁的日子終於到了,紅紅的喜被上沒有放上姑媽做的嫁鞋,成了她最大的遺憾。

橘黃的燈光下,針線穿行的日子已遙遠成記憶,每年我都會從鞋櫃裡把鞋拿出來穿一會,感受那藏在一針一線裡時光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