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兩千來第一段子手不是那誰誰,而是戰國的莊子

作者:由 知止而後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3-01-08

勢如什麼的成語

高壓時代段子手深受百姓喜愛,親密度不亞於其

旁系親屬相聲演員。

那麼誰是段子手裡的天王?

如果你不懶,可以在手機上穿越兩千年,去會會莊子。他才是人見人愛花見花開的段子手大王。他不僅能把死人說活把活人說死,而且還一點不裝,一點不拽,都是從泥土裡拔出來的鮮菜,咬一口都自帶山珍海味。

兩千來第一段子手不是那誰誰,而是戰國的莊子

這不是我的觀點,也不是現代磚家的觀點,而是歷代權威人士對莊子的評價。

論段子在歷史上的地位和對後世的影響,沒有比莊子獲獎次數更多更高的了。受他影響的不僅僅是我們這些黎民百姓,也有帝王將相,更多的是三代以降的文人雅士。花名遠揚的

唐玄宗封莊子為“南華真人”,

宋徽宗時被封為“微妙元通真君”,《莊子》一書也被詔稱為《南華真經》。

阮籍

陶淵明

李白

蘇軾

辛棄疾

曹雪芹這些金光閃閃的名字都可以算是一流作家吧,他們都希望自己被人貼上莊子社的標籤。還有一個金聖嘆,無人不罵,無罵不出血,但是他對莊子不敢造次,他給他所在的當世推薦了六部成才必讀書目,第一部便是《莊子》。魯迅那麼辛辣的高手都評價莊子說:“

其文則汪洋捭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

但是莊子的段子不像今天的我們,拿996開涮,拿自己的長相揉搓,懟天懟地懟空氣,人家莊子非常接地氣,信手拈來就是哇塞,脫口而出就叫我靠, 有些段子能夠讓你熱搜千年。

我們今天透過三個段子來了解莊子思想的一些基點。

兩千來第一段子手不是那誰誰,而是戰國的莊子

莊子畫像

第一,莊子是一個幽默而又有愛的暖男,勸人時總是點到而不點破。

漢語成語”螳臂擋車“的故事,最早來自莊子的《人間世》。

故事的梗概是,春秋時魯國有個賢人被特邀聘請到衛國去做太子的老師。我們姑且叫他顏老師。

太子呢,正處於青春期,又加上”我爹是剛子“,他不去教訓別人都算不錯了,怎麼可能會接受別人教他。所以顏老師內心很犯嘀咕。

顏老師懷揣著忐忑託人找到了衛國的大夫蘧伯玉,向他請教是否接受特邀聘請的證書。

蘧伯玉說:顏老師,你來找我就算找對了人,你也應該來找,要不然你就踩雷了,

我舉一個例子說吧!螳螂自不量力,自己跑到馬路上來,舉起雙臂來阻擋前進的車輪,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儘管它自己確實認為這種舉動是勇敢的,但是確實沒有意義啊。顏老師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為像螳臂擋車一樣,您要小心慎重!有些事情不是您一個人能解決的,您還是好自為之吧!

莊子借蘧伯玉之口,勸人不要做不自量力的事。聽與不聽,就要看個人的造化和道行了。

兩千來第一段子手不是那誰誰,而是戰國的莊子

輪扁斫輪

第二,莊子重視技術,而且認為技術透過實踐可以獲得,也只有透過實踐才能獲得。這一點,一部《莊子》給我們講了許多生動而又深刻的故事,比如庖丁解牛,比如輪扁斫輪,比如佝僂承蜩,比如列子練箭……我們單說輪扁斫輪吧。

輪扁是一個木匠,擅長做車輪子。有一天,齊桓公在堂上讀書,輪扁在堂下斫車輪。木匠看到齊桓公讀得嘰裡咕嚕,很是好奇。於是放下工具走上前來,問桓公說:“請問您讀的是什麼書?”

桓公說:“是聖人之言。”

輪扁又問:“聖人還活著嗎?”

桓公說:“已經死了。”

輪扁說:“那麼您所讀的東西,都是古人的糟粕了。”

桓公說:“寡人讀書,你個木匠怎能隨便議論!說得出道理今天放你一碼,說不出道理就要處死。”

輪扁說:“我以我所做的事情來觀察。斫車輪,寬了就松而不堅固,緊了就澀滯而難入。不寬不緊,全靠

內心

的體會和

手裡的功夫

。雖然嘴裡說不出來,而大小分寸卻存在其間。可是我卻無法將它告訴我的兒子,我的兒子也就不能繼承我的本領,所以七十歲了,我還在親自斫輪。古時的人與他所不能傳授的真秘都已經消亡了,那麼您所讀到的東西,也就是古人的糟粕了!”

關於這個故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一種觀點認為,莊子這是在勸人不要讀書,讀書沒有用。這種觀點的一個重要論據是《莊子·養生主》裡有一句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你看,這不是在說不要知識或者說不要太多知識嗎?(其實不是,另說)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輪扁對齊桓公說的意思是:你做那麼大的官,不能坐在那裡讀死書,你要到實踐中去,調查研究,要像

一樣持之以恆,連續七十年隨心所欲不逾矩,一心一意做輪子,然後你的輪子就能夠飛快地轉動起來了。

顯然,後一種觀點,比較接近莊子的本意。我們是否可以認為,莊子這個段子的意思是:讀書要知道書的侷限,越是深刻的認識,表達越不容易準確,所以字面上的內容距離作者的認識有一定的距離和偏差,而作為讀者,在讀書的時候一定不能死記硬背,生搬硬套,而是要讀懂作者沒有表達完整和準確的內容,要用自己的知識補全和復原書裡沒有寫出來的事物的本質和原貌。更重要的,要深入實踐、在實踐中去認識和檢驗書中的道理。

兩千來第一段子手不是那誰誰,而是戰國的莊子

莊子故里

第三,莊子認為,人生需要逍遙遊,也需要呆若木雞。

逍遙遊我們先不說。

呆若木雞這個成語來自莊子的《達生》。

這個段子主要寫兩個人的對話,一個是鬥雞高手,名叫紀渻子。另外一個是大官,歷史上有人說是齊王,有人說是周宣王。這個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那就是一個白菜。下面我們就稱之為白菜。

白菜喜歡鬥雞,命令下屬找來紀渻子,為他訓練鬥雞。

老紀認真地為白菜訓雞。

過了十幾天,白菜問紀渻子:“訓練好了嗎?”紀渻子回答說沒有。“你看這隻雞表面看起來氣勢洶洶的,其實沒有什麼底氣。”

又過了十幾天,白菜再次詢問,紀渻子說還不行,因為這雞一看到別的雞的影子,馬上就緊張起來,說明還有好鬥的心理。

再過了十幾天,白菜忍耐不住,再次去問,但還是不行。紀渻子認為這隻雞還有些目光炯炯,氣勢未消。

於是又過十來天,紀渻子說差不多了。

他指著雞對白菜說:你看它已經有些呆頭呆腦、不動聲色,看上去就像木頭雞一樣,這說明 它已經進入完美的精神境界了。

白菜急不可耐地就把這隻雞放進鬥雞場。別的雞一看到這隻“呆若木雞”的鬥雞,掉頭就逃。

你看,紀渻子老師訓練出來的木雞才是公雞中的戰鬥機。

在我們今天,呆若木雞是一個貶義詞。可是莊子認為,呆若木雞才能成事。這是一種境界,一種得道的過程。莊子全書提出過一些概念,比如“心齋”,比如“坐忘”,都是說要想進入成功的境界,必須經過刻苦而漫長的修煉,像紀渻子訓雞那樣。

其實,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遠比不懂裝懂更能在現實中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