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俗語

又到狂喝水的季節,這2種喝水方法,對孩子沒好處

作者:由 育學園 發表于 俗語日期:2021-05-25

怎麼沒好處

又到狂喝水的季節,這2種喝水方法,對孩子沒好處

大家好,我是時而嚴肅時而逗比的凡媽。

今天,凡媽和大家來聊個自帶槽點的話題——

“喝水”

最近天氣越來越熱,大風也來湊熱鬧,200斤的我髮型被吹得親媽都快認不出了。

就這天氣,大人都會覺得口乾舌燥,更別提孩子了。於是乎,別人跟在屁股後面追娃餵飯,我追娃喂水(曾經)。

又到狂喝水的季節,這2種喝水方法,對孩子沒好處

嗯,是的,我也追餵過,為了讓凡凡喝水,我流過的汗+她哭過的淚,都快比喝的水還多了……

後來發現,“追著讓娃喝水”這事,其實真沒大必要。(生病、脫水的情況除外)

01 不同年齡的寶寶,有自己適宜的喝水量

孩子每天需要的液體量,和年齡、性別、運動程度、身體狀態、生活環境等因素,都有相關。

《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中,給出了

0-6歲嬰幼兒總水攝入量參考建議

0-6個月

寶寶從母乳或者配方奶中,已經得到了所需的所有水分,不需要再額外補充。

7-12月

寶寶每天的總水攝入量為900ml左右。其中540ml左右來自母乳或配方粉,剩下的需要從輔食和飲水中攝取。

又到狂喝水的季節,這2種喝水方法,對孩子沒好處

1-3歲幼兒

推薦每天要攝入1300ml的水。其中奶量佔大概500ml,一日三餐佔大概500ml。剩下的300ml需要喝水來補充。

4-6歲兒童

每天總水適宜攝入量約為1600ml,其中包括每天的飲水量800ml,一日三餐或牛奶中攝入的水量約800ml。

太長不想看版▼

又到狂喝水的季節,這2種喝水方法,對孩子沒好處

如果天氣炎熱或孩子運動出汗較多時,可以適當增加飲水量。

特別提醒:

① 總水攝入量,包含食物中的水、奶(母乳、配方奶、牛奶等)中的水份以及飲水中的水。

② 除奶類和其它食物中攝入的水外,飲水建議用白開水;

③ 兒童胃容量小,飲水建議少量多次飲用(上午、下午各2~3次,晚飯後根據情況而定)。

④ 6個月以內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一般不需要額外喝水。

有些家長會因天氣熱、孩子出汗多,排便不暢等原因,想給寶寶額外喝水。

但是不要強迫孩子定時喝水,應該注意觀察孩子是不是有缺水的表現,適時安排寶寶飲水。

02 怎麼判斷寶寶需不需要喝水?

對於6月齡以上的寶寶來說,具體的喝水量還是要根據身體代謝能力來判斷。

我們無需把注意力放在具體喝水量上,可以透過觀察下面

3個訊號

,來判斷孩子是否該補水了。

看尿色

判斷寶寶缺不缺水,該不該喝水,最好標準是尿色。

在寶寶水分攝入足夠的時候,尿液顏色會呈現清亮微黃;如果孩子的尿液特別黃,甚至味道重,不用猶豫,趕緊讓孩子喝水吧。

又到狂喝水的季節,這2種喝水方法,對孩子沒好處

看換紙尿褲頻率

6月齡以上

的寶寶,間隔

4個小時左右換一次紙尿褲

24小時換6塊或以上

的紙尿褲是正常的。

如果

白天

寶寶

6小時或超過6小時才換一個紙尿褲

,甚至1個紙尿褲都沒有尿滿的時候,要注意給寶寶喝水了!

看寶寶口唇

如果寶寶口乾舌燥,嘴唇發白變皺變幹,時不時還舔嘴唇,不用猶豫,這時候也需要補充水分。

03 2種喝水方法不推薦

1)用飲料、糖水代替喝白開水

不建議用果汁或糖水代替白開水。

如果過早讓寶寶接觸有甜味的糖水,那麼很有可能就不喜歡喝白開水了。

而且

寶寶從小就習慣喝果汁或甜味飲料,也會增加寶寶以後齲齒、肥胖的機率。

如果特殊情況下,比如生病吃藥等,想用糖水引導寶寶喝水,短時間喝幾次,也不是不可以,但注意不要養成從小喝甜飲料的習慣。

又到狂喝水的季節,這2種喝水方法,對孩子沒好處

2)強迫寶寶喝水

不建議強迫寶寶做事,喝水也一樣,不強迫。

即使生病、腹瀉、發燒、脫水時,家長也是想辦法引導,讓他們主動喝水,而不是強迫。

有的寶寶每天喝水不多,但也沒什麼不健康的表現,這時家長不必太焦慮地追求每天固定的飲水量,

只是密切觀察寶寶可能缺水的表現,適時鼓勵、引導寶寶適量喝水就可以了。

最後,記住下面這張圖,

4招教你輕鬆應對寶寶不愛喝水問題

又到狂喝水的季節,這2種喝水方法,對孩子沒好處

育學園叨叨叨

關於喝水,家長不用太焦慮。

只要寶寶日常喝奶、飲食正常,而且隨著寶寶長大,飲食越來越接近成人,自然也會主動

水。

家長能做的,就是以身作則,和寶寶一起養成健康飲水的好習慣:

喝白開水,少將含糖飲料、碳酸飲料帶回家;家中常備白開水,提醒但不強迫寶寶定時飲用。

又到狂喝水的季節,這2種喝水方法,對孩子沒好處

參考資料:

【1】中國學齡前兒童膳食指南(2016)[J]。中國兒童保健雜誌,2017,25(4):325-327。

【2】www。fhs。gov。hk/english/health_info/faq/child_health/GN1_2_2_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