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曲藝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作者:由 凌傑人文 發表于 曲藝日期:2022-03-23

陶器是什麼垃圾

引語: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當代的智慧化,兩個看似毫不相關的事物,卻是一脈相存,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從非洲能人使用打製石器到古巴比倫原始農業文明,再到近現當代西方國家主導的科技文明,人類文明的主導者總是在變換,與生產工具的演變有很強的內在聯絡,表現出很大的同步性。他們中,有的已經消亡,有的滿目瘡痍,有的是後起之秀。只有一個文明從誕生開始到現在一直未中斷,那就是中國文明。然而,中國文明在西方科技文明的衝擊下,失去了民族個性,變得滿目瘡痍,是誰造就的呢?英法聯軍嗎?八國聯軍嗎?日本侵略者嗎?都不是,他們沒有從根本上破壞掉中國文化。恰恰是我們自己用西方科技文明棒打民族傳統文化,而失去創造力,徹底淪為西方科技文明的奴役。我們打斷生產工具的歷史演變的脈絡,是極其愚蠢的。從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如何演變,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對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深刻啟迪。

生產工具的概念

生產工具又稱勞動工具,是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用來直接對勞動物件進行加工的物件。它被用於勞動者和勞動物件之間,起傳導勞動的作用。是勞動資料的基本的和主要的部分,是機械性的勞動資料;是生產力三要素之一;是生產力水平的標誌。

製造和使用生產工具是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標誌,是人類勞動過程獨有的特徵。人類勞動是從製造工具開始的。生產工具在生產資料中起主導作用。社會生產的變化和發展,首先是從生產工具的變化和發展上開始的。生產工具不僅是社會控制自然的尺度,也是生產關係的指示器。

生產工具的出現是必然的,是人類在發展過程的一個必然的進步,讓人類的雙手解放出來。

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生產工具從無到有,從低階到高階,從古到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每次重大變革都會迎來新的主導者,同時,人類從

纖細型南方古猿依次向能人、直立人、智人方向進化。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人類第一次文明浪潮是以先後以青銅器、鐵器為標誌的農業,第二次是先後以蒸汽

機、電器、原子能為標誌的工業,第三次則是以電子與資訊科技為標誌的資訊化及智慧化。

一、古代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發展歷程:

1、石器時代

考古研究表明,

石器時代

大約起始於300萬年前,結束於

5000年前,始於

能人學會打製石器,止於智人使用青銅器。前後分為舊石器(距今300萬-1萬年)與新石器(距今約1萬-5千年)兩個時代,在生產工具上分別以打製石器、磨製石器為代表,在人類生產方式上分別對應漁獵與農耕。兩者之間存在十分漫長的過渡期,也就是中石器時代,

打製石器與磨製石器共存並被逐漸取代。

打製石器是利用石塊打製的石核或行片,加工成一定形狀的石器。種類有石砍砸器、刮削器、尖狀器等。

磨製石器是指表面磨光的石器,先將石材打成或琢成適當形狀,然後在抵石上研磨加工而成,

種類很多,常見約有斧、鏽、鑿、刀、鑲、簇等。中石器時代開始出現區域性磨光的石器,新石器時代廣泛使用通體磨光石器,到了銅器時代仍繼續使用。無論打製還是磨製石器,都有勞動

工具

兵器

雙重職能。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纖細型南方古猿距今約(550~130)萬年前,

是人類的祖先,生活在非洲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是以肉食為主的雜食動物,為了保障食物來源,學會了漁獵,但使用的是自然工具。(

300~

200

萬年前,非洲能人(能人意即能製造工具的人種,

人屬最原始的成員,即早期猿人

)開始製造打製石器,已能使用它獵取中等大小的動物以及建造簡陋的類似窩棚的住所,並有可能形成原始的語言。直立人(即晚期猿人,中國習慣稱之為“猿人”)是距今(

200

~20

)萬年前的古人類,會打製很多不同用途的石器,還學會用火,擺脫了茹毛飲血的蠻荒時代,大大降低了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延長了種屬壽命,

基本上確定

人類在動物界的絕對優勢。是人類進化最關鍵的一個階段。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智人(

又稱人類

),是人屬下的唯一現存物種,有白、黑、黃三種膚色。

早期智人距今(25~4)萬年前,分佈於歐亞非三洲,由直立人進化而來,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會用磨製方法制造精細的石器和骨器,人類開始稱霸地球。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晚期智人(也稱現代智人)在四五萬年前開始出現,在美洲、澳洲已有分佈,在此階段,人種形成,直立步行,臂不過膝,體毛退化,手足分工,下頜骨淺且粗壯,大腦極為發達,有語言、社會性、階級性,製造工具的技術更加多樣化和專門化。石器的製作不僅有直接法,還有間接法。這個時期石器的特徵是用窄長的石葉製作的工具佔了很大的比例。石葉可用來製作各種工具和武器,如石刀、雕刻器、刮削器等。另外,骨器也有很大發展。用骨製作的工具有矛、標槍、魚叉、魚鉤和有眼的骨針等。生產方式以狩獵為主。他們除了居住洞穴,還建造人工住所。埋葬死者的習俗更隆重,為死者穿著衣服,佩戴裝飾品。藝術有很大發展,主要有雕像和洞穴壁畫。文明的曙光開始閃現。

直立人誕生於非洲,後來世界各大洲都有分佈。

在打製石器時代,非洲能人是生產工具的主導者,非洲直立人在相當長時間內仍是生產工具的主導者,遷徙到各大洲後,主導地位逐漸變弱,最終被亞洲、歐洲直立人取代。

原因在於,在

非洲大草原,羚羊、野鹿及毛驢、各種魚類等漁獵資源十分豐富,猿人用打製石器很容易獵獲到食物,加上水果資源十分充足,生存壓力很小,而亞歐洲顯然沒有這麼優越的自然條件,遷徙到那裡的猿人必須改進生產工具以圖生存。

在新石器時代,人們用石錛(bēn)、石斧砍伐灌木樹叢,放火焚燒,劈地造田,開始了“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階段。

西亞是新石器的主導者

,北非尼羅河流域及歐洲東南部最先受到影響,然後就是中亞、南亞、東亞、東北亞。

2、紅銅時代

介於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之間的過渡時期,時間跨度在公元前77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間,以紅銅的使用為標誌,但主要使用石器,又稱銅石並用時代、金石並用時代。

南亞的巴基斯坦是紅銅時代的主導者

,在公元前7700年至公元前3300年間,居住在梅赫爾格爾(Mehrgarh,今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居民會使用當地的銅礦製作工具。東亞從公元前5000年開始製作紅銅工具。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地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進入紅銅時代,關於中國何時進入了紅銅時代,現今觀點不一,有學者認為龍山文化屬於紅銅時代,也有認為中國沒有經歷過紅銅時代。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歷史上,南亞地殼變動明顯,地質活動頻繁,生成了大量礦產資源,其中,銅礦極為豐富,巴基斯坦

俾路支省蘊含豐富的斑岩銅和銅金礦資源,有很多富礦區,適於規模開採。

俾路支省

的自然生存條件有些惡劣,人們在當時有迫切改進生產工具的需要,豐富且能夠規模開採的銅礦為之提供了條件,於是他們就成了紅銅時代的主導者,巴基斯坦成為印度河谷文明的發源地,並最早進入青銅器時代。

3、青銅器時代

青銅是紅銅(純銅)與錫或鉛的合金,因埋在土裡後顏色因氧化而青灰,故名青銅,熔點在(

7

00~900

)℃之間,比紅銅的熔點(1083℃)低。含錫10%的青銅,硬度為紅銅的 4。7倍,效能良好。青銅時代初期青銅器具比重較小,甚或以石器為主;進入中後期,比重逐步增加。自有了青銅器和隨之的廣泛應用,農業和手工業的生產力水平提高,物質生活條件也漸漸豐富。青銅出現後,對提高社會生產力起了劃時代的作用。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青銅時代處於銅石並用時代之後,早於鐵器時代之前,在世界的編年範圍大約從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初年。世界各地進入這一時代的年代有早有晚 。伊朗南部、美索不達米亞一帶、

歐洲

在公元前(

4000~

3

000

)年已使用青銅器,印度和埃及在公元前(

3000~

2000

)年,也有了青銅器。埃及、北非以外的非洲使用青銅較晚,大約不晚於公元前1000年~公元初年。美洲直到將近公元11世紀,才出現冶銅中心。

中國始於公元前1 800年,夏商西周時期開始有了鋒利、輕便的青銅農具,有銅斧、銅鏟、銅鋤、銅鍤、銅鐮等,但仍以木、石、骨、蚌農具為主。這些進入文明的地區在青銅時代已經產生了文字。

巴爾幹及東南歐、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先後成為青銅器的主導者

。這些地區水果及漁獵資源不像非洲一樣可以輕鬆獲取,但是具備很好的農耕條件,改進生產工具就能獲得相對穩定的糧食產量,就率先進入青銅器時代。

巴基斯坦

俾路支省雖然是紅銅時代的主導者,但當地氣候條件不利於發展農業,在青銅器時代就落後了。

4、鐵器時代

鐵器時代以冶鐵和製造鐵器為標誌。

在公元前6世紀,經由塞爾特人傳播,冶鐵技術已傳遍東歐。中歐的鐵器時代通常被分為前鐵器時代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450年)與後鐵器時代(由公元前450年開始)。

中國春秋戰國時期,鐵和畜力被運用到農業生產上來,以鐵犁牛耕為主要特點的農業也就入精耕細作階段。在此後的近二千年裡,精耕細作的技術體系不斷完善,並形成了一系列農業生產工具和器具,到元代時,種類已達180種以上。

中國是鐵器時代的主導者。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青銅器、鐵器是自然經濟農業生產工具的典型代表,中國能長期稱雄,緣於得天獨厚的地緣政治條件,所處的溫度、亞熱帶沒有非洲草原豐富的食物來源,但適於發展農業,並且有著迫切的要求

巴爾幹及東南歐、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也是如此,但地域有限,且無高山大河等屏障,因而戰略緩衝空間很小,只能興盛一時,而中國由於

戰略緩衝空間很大,一直長盛不衰。

二、近現當代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發展歷程:

5、蒸汽時代

起於18世紀60年代止於19世紀40年代的

第一次工業革命

, 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瓦特(英)改良蒸汽機、富爾頓(美)發明汽船、史蒂芬孫(英)發明火車為主要發明成果,發明者身份為熟練的工匠、技師。改良蒸汽機普遍應用,促進了社會生產力飛躍發展,實現了生產方式的機械化。

英國成為蒸汽時代的主導者,開啟了西方文明主導

近現當代

世界的歷程。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西方的海洋性國家與農耕、遊牧文明的大陸性國家相比,具有向外的開拓性和探索性,出於打破農耕文明壟斷的必然要求,以英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率先實現

生產方式的機械化,進入工業時代,對落後地區進行了瘋狂掠奪和奴役,中國在鴉片戰爭後,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一直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落後態勢。

6、電氣時代

始於19世紀70年代止於20世紀20年代的

第二次工業革命

,以愛迪生(美)發明電燈、卡爾·本茨(德)發明汽車、萊特兄弟(美)發明飛機、貝爾(美)發明電話 為主要發明成果,發明者身份為科學家、工程師。汽車和飛機的發明與使用促進了交通運輸事業的更大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引起社會生活深刻變化,實現了生產方式電氣化。

美國、德國成為電氣時代的主導者。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美國作為西方移民的北美洲國家,幅員遼闊、物產豐富、有著發展農業的氣候條件和廣袤的耕地,東西背靠兩大洋,南北無強鄰,有著成為世界級強國的條件和願望;德國作為歐洲大陸中心國家,周邊有英、法、義大利、俄等強國,在那樣一個國際秩序還沒有建成的強盜時代,它必須奮發圖強以先求生存,再恢復普魯士帝國之榮光。

7、原子時代

二十世紀,被人們稱為“原子時代”。

1942年12月2日,以費米為首的一批美國科學家建造了第一座原子反應堆,它

坐落

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的校園裡。人類從此開始利用原子能。

二戰期間,德國在研製原子彈,一旦成功,對戰局會產生極為不利的影響,必須在德國之前研製出原子彈,這個重擔落在同盟國中科技和經濟實力最強的美國身上,當然,美國也是出於國家利益考慮。廣島

、長崎的兩顆原子彈的爆炸,原子時代全面到來。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美國成為原子時代的主導者

,在二戰後取代英國,成為新的世界頂級強國。

三、當代生產工具的發展歷程:

8、資訊化時代

資訊化強調的是資訊產生、傳遞、處理,更多替代人的體力活動。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並一直延續至現在的

第三次工業革命

,廣泛應用電子與資訊科技,使製造過程自動化控制程度進一步大幅度提高。

美國資訊高速公路計劃的實施,意味著資訊化時代的到來。“資訊高速公路”這一提法,出自於1991年當時身為美國參議員的阿爾戈爾他主張把全美國所有公用的資訊庫及資訊網路都連結在一起,形成一個全國性的大網路,使人們利用傳遞資訊更加方便1992年2月,美國總統喬治·H·W·布什在國情諮文中提出,計劃用20年時間,耗資(2000~4000)億美元,建設國家資訊基礎結構(NII),作為美國發展政策的重點和產業發展的基礎。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克林頓政府將“資訊高速公路”作為美國未來新型社會資本的核心,把研究和建設“資訊高速公路”作為美國科技戰略的關鍵部分和國家最優先的任務。2007年,美國建成資訊高速公路,國民生產總值將因資訊高速公路建成而增加3210億美元;實現家庭辦公等約減少鐵路公路和航運的工作量的40%,也相應減少能源消耗和減少能源消耗和汙染;光是汽車的廢氣排放量每年減少1800萬噸,透過遠距教學和醫療診斷,節省大量時間和資金;勞動生產率提高20%~40%。

資訊化時代的主導者依然是美國。

原因在

於:

上世紀90年代,資訊產業發展迅猛,世界經濟結構從物質型向資訊型、從本土化向全球化的方向發展,社會生產活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對資訊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在資訊科技高度發達的美國,人們對資訊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認識最為深刻。日本科技對美國構成嚴重威脅,廣場協議對日本造成重擊,美國需要透過發動一場工業技術革命,來鞏固世界霸主地位。

9、智慧化時代

智慧化,強調的是複雜資訊的處理,更多地代替人的腦力活動。在半導體微處理基礎上誕生的智慧化工具,超越了生產領域、經濟領域 ,全面影響人類社會生活 ,並且具有獨立的財富生產能力 ,其生產力結構變成了 “管理者+智慧化工具 ”。

2013年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德國正式推出這個概念。實體物理世界與虛擬網路世界融合,產品全生命週期、全製造流程數字化以及基於資訊通訊技術的模組整合,將形成一種高度靈活、個性化、數字化的產品與服務新生產模式。

元宇宙: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橋樑

問過藍天

購買專欄

2021年,元宇宙成為熱議話題。

美國是智慧化發展最好的國家。

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及其主導者的歷史演變

需要指出的是:資訊化是智慧化的基礎,只有資訊化才能產生更多的資料,資訊的傳遞速度更快;數字化也是智慧化的基礎,因為目前的智慧化,都是透過計算機、 資料庫來實現的。數字化是資訊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只有實現了數字化,資訊化才能發揮更多價值,而智慧化是組織管理的終極目標。

結語:

人類發端於非洲,但文明先在亞洲,後在歐美。

生產工具的先程序度,決定著國家的強大與否,每次生產工具革命都可能誕生新 的主導者。

長期主導生產工具的恰恰是非洲,時間跨度有幾百萬年,其次是西亞,約5000年,中國、巴基斯坦約3400年,美國約150年,英國約100年

中國國力在青銅器後期、鐵器時代領先世界各國,但近代以來,西方誕生列強,中國卻越來越落後了。放眼整個人類歷史長河,中國作為生產工具主導者的時期其實很短。

除了打製石器時代前期純粹使用打製石器外,其他時代都是各型別生產工具混用的。我們今天仍然在使用石器、銅器、鐵器、蒸汽機,其他就更不必言了。生產工具再先進,也無法淘汰之前的生產工具型別。

從上新世的打製石器到當代的智慧化,生產工具的歷史演變是一脈相承的。人為斬斷其脈絡是違背客觀規律的,是要受到大自然嚴厲懲罰的。以破壞傳統物質與非物質文化取得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無異於端澤而漁、殺雞取卵,是不可能實現民族復興的。西方國家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值得我們借鑑。

生產工具按教育功能可分為三個大類七個小類

社會科學領域的生產工具相對論概述

教育的本質解析

教育本質的形象性揭示

中國未來房價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