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作者:由 夕皓mcn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1-24

漢武帝晚年為什麼會發罪己詔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漢武帝劇照

在多位史學家評選的“千古一帝”當中,漢武帝劉徹絕對是排的上的。

細數漢武帝的功績,他能評上“千古一帝”的原因。不僅是因為他在政治上的優越作為,更加地表現在對匈奴的鐵血政策身上。

雖然在晚年爆發了"巫蠱之禍",但他改變了漢族對上游牧民族遭受慘敗的局面,將匈奴驅逐出並分裂出漠北。

迫使匈奴向西進發,直接改變了世界歷史的程序。

韜光養晦,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終成千古一帝

漢朝是一個外戚干預朝政很嚴重的朝代,從漢高祖劉邦開始到漢獻帝劉協結束。各代帝王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外戚的制約,漢武帝便是如此。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竇太后劇照

漢武帝16歲登基,面臨的狀況是竇太皇太后和王太后把持著朝政

。劉徹想要進行專政,就不得不突破這樣的局面。

竇太皇太后和王太后有諸多不同。經歷了諸呂之亂的竇太后,是個高明的政治家。她深知外戚專權的後果,所以一直約束著竇氏子弟。

除了不得任職權力高的職位之外,還要求他們不得恃寵而驕、貪贓枉法

在這樣的要求之下,竇氏對於朝廷的把控是十分的小的。然而劉徹的母親王太后則恰恰相反。她一直效仿著呂雉,想要臨朝聽政,但是她卻忘了自己的兒子是個皇帝,這導致了劉徹與自己母親關係非常冷淡。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呂雉劇照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推行新政。

但是新政當中的"列侯就國、出關、檢舉"等措施,嚴重觸犯了一些諸侯的利益。

他們就從各種渠道找到了竇太后。竇太后決定廢除新政,實行原本的政策。

竇太后不支援新政,在這當中其實有三個原因,

第一是時機還不夠成熟。

漢朝經過了景帝時期的“八王之亂”,各諸侯王的神經已經崩成一根弦。一旦這時候實行新政,就會點燃觸碰到諸侯王的敏感神經。到時候,就不是簡簡單單的“八王之亂”了,那將是漢朝的滅頂之災。

第二是思想之爭

。竇太后歷經四朝,思想還依然保持著漢初“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然而漢武帝實行的新政則是信奉儒家為經典。

這讓信奉道家的竇太后接受不了,所以竇太后在思想上否決了新政。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竇太后

第三是地位之爭,

新政當中的檢舉,在一定程度上是針對竇氏子弟。所以竇太后自然不能坐視不管。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地位還是保全自己的家族,新政都不能實行。

新政被廢除之後,漢武帝意識到自己的權利不可能高過自己的祖母和母親。

於是就決定韜光養晦,按照她們的心意治理國家。

在這期間,漢武帝學習到了不少的治理國家的方法。

公元前135年,竇太后去世,漢武帝才得以掌握大權。之後,漢武帝頒佈一系列的措施,削弱了諸侯的權利,極大地加強了中央集權。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鐵血政策,逐匈奴以護漢家子民

漢武帝能夠掌握權柄跟他的隱忍有著很大的關係,在後宮把持著朝政的狀況下,即使有著再多的政治抱負也都實現不了。況且身為帝王的漢武帝原本就是十分霸道的性格,

但是他能夠在大部分情況下都能聽從竇太后的話,不得不說漢武帝是個忍耐力非常強的人。

不過漢武帝成為千古一帝不僅僅指的是他在政治上的建設,還有對抗外來異族的入侵。漢朝最大的敵人,是匈奴。

匈奴是一個遊牧民族,在其內部分別有左右賢王、左右谷蠡王成四角方向拱衛王庭。在此基礎上,加上匈奴大單于,經常兵分五路南下侵略漢朝。

匈奴人每到一處就會燒殺搶掠,所到之處都會搶奪糧食,殺死男人和老人,帶走女人和孩子充當"兩腳羊"(被當作食物吃的人)。

等到漢朝軍隊過來的時候,匈奴人就開始撤退。一到冬天,匈奴人就會大舉入侵,搶奪糧食,邊境的百姓就會死傷慘重。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匈奴

漢朝的軍隊往往是以步兵為主,騎兵雖然有,但是這比不上從小就在馬背上生活的匈奴族。

在一定程度上,漢朝的軍隊是打不過匈奴的。

當青年時期的漢武帝得知這種狀況之後,非常的憤怒。為了結束這種狀況,漢武帝對軍隊進行了改革,極大地增強了騎兵的威力,

並任命衛青、李廣、霍去病等將領開始對匈奴進行討伐。

從公元前133年到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在這期間對匈奴一直實行的是鐵血政策,勢必將匈奴逐出漠北,保護漢家的子民。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匈奴

而漢武帝如此決意的討伐匈奴,

第一是他知道底層人民的慘狀。

漢武帝登基之前曾為膠東王,在幼時就目睹了漢朝底層人民的困苦,這給幼時的漢武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想要改變這種慘狀。

第二是漢武帝受"民本"思想深刻

。無論是儒家還是道家,這其中都有“民本”思想的存在,所以在這種影響下,漢武帝很重視自己的子民。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衛子夫

第三是漢武帝的性格原因

。身為漢朝皇帝,有著比較大疆域。這就養成了漢武帝比較霸道的性格,所以在匈奴侵略漢朝,第一反應是反擊而不是求和。

只可惜英雄總會有遲暮之日,漢武帝也不例外。然而,就在漢武帝晚年的時候卻爆發了“巫蠱之禍”,

雖然最後漢武帝進行了平反,但這件事情依然成為他一生的汙點。

尚文貶武,漢武帝晚年下罪已詔

公元前89年,巫蠱之禍爆發,事件結束之後,衛皇后、太子劉據自殺,多名大臣被抄家滅族,因為這件事被殺的有數萬人。

漢武帝后悔不已,對這件事情牽扯到的無辜人進行了平反。

然而,他的皇后、兒子、孫子都回不來了。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漢武帝

武帝清醒後,對自己的行為進行了懺悔,頒佈了《輪臺詔》,說明了自己的罪過,這份詔書也被後世稱為《輪臺罪已詔》。除此之外,漢武帝在詔書中還改變了對匈奴的策略。

漢武帝否決了桑弘羊等人在輪臺屯田進行征戰的建議,

在《輪臺詔》中表明瞭自己休戰的決心。這讓桑弘羊等人十分詫異,因為在此之前,漢武帝還是不斷的對匈奴進行征伐。

這其中的原因並不難理解,

首先是漢武帝早期對匈奴的鐵血政策導致漢朝人民全部都在為戰爭服務。

由於戰爭的時間過長,所以經過文景二帝的才提升起來的國力被漢武帝揮霍的一乾二淨。百姓民不聊生,漢朝商賈無數破產,國家財政入不敷出。

逐匈奴還百姓安穩,功績累累的漢武帝,為何晚年卻寫下《罪己詔》

漢朝疆域

其次是大將李廣利投降匈奴讓漢武帝心灰意冷。

李廣利貪進冒功讓漢朝的7萬士兵死在戰場,之後他投降匈奴,讓漢武帝大怒卻無可奈何。漢武帝深知,因為經常征伐匈奴,導致了眾多百姓家庭破碎、矛盾多發。不得已,

漢武帝只能改變了方針政策讓漢朝進行休養生息。

《輪臺詔》代表著漢武帝方針政策的改變,由對外征伐變為守成。漢武帝在詔書當中澄清了紛亂的局面,

穩定了社會的秩序,緩解了社會的矛盾,併為之後的中興奠定了基礎。

漢武帝16歲登基,終成一個千古一帝。這和他的膽識和謀略是分不開的。雖然在晚年做錯了一件大事,但漢武帝能夠在最後的時刻清醒過來,並頒佈了《輪臺詔》,實在是讓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