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抱柱而死的那個叫尾生的年輕人,真的存在過嗎?

作者:由 夢想照亮天空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2-01-02

抱柱而死的是誰

文/老徐

抱柱而死的那個叫尾生的年輕人,真的存在過嗎?

中國的至聖先師們,常常透過講故事的形式,說明某種道理或者宣傳某項主張。有些故事一望可知是編造而成,如掩耳盜鈴、葉公好龍、杞人憂天什麼的,有些故事聽上去會有一些真實性,但認真一想就知道仍然是造出來的,如日攘鄰雞、乞丐二妻等等。還有一些故事,大師們講來如話家常,後人辯不了真假,便漸漸附會出一些故事,於是口耳相傳,越來越像真的了,如尾生抱柱。

這個故事最早見於《莊子·盜蹠》:“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說是一個姓尾的年輕人,與戀人在橋下約會,戀人一直不來,尾生一直等待,最後河水大漲,將他淹死了。我上初中的時候,第一次讀到這個故事,就覺得此人太傻,與戀人相約於橋下,又何必非守著一根柱子?河水上漲的時候,便往岸上走一走,甚至跑到橋上,又怎麼能影響到兩人的約會呢?這顯然是個一根筋的人,我為那位失約的姑娘感到慶幸,如果她真的嫁了這樣一個人,一生之中不知要為這根筋付出多大的代價。

後來漸漸覺得這是一則寓言故事,不過是藉此表達一種愛情的信念。不過隨著閱讀的深入,尾生抱柱的故事逐漸豐滿起來。《史記·蘇秦列傳》中記載,蘇秦向燕王曾講述過尾生的故事,指出一個詞叫“信如尾生”,尾生成為一個講誠信的典範。後來李白就在其詩作《長幹行》裡寫道:“長存抱柱信,豈上望夫臺”。到了漢代的時候,尾生的故事進一步豐富,《漢書·古今人表》載,尾生是大聖人孔子的老鄉,為人正直,樂於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鄉八鄰的普遍讚譽。有一次,有人向他借醋,正好他家裡醋也用完了,尾生便悄悄另借了一罈醋,再借給向他借醋的人。後來他移居陝西韓城,與當地一位姑娘相戀,於是有了橋下約會,姑娘不至,抱柱而死的故事。那座橋的名字也出來了,叫做“藍橋”,所以這個故事另有一個叫法“魂斷藍橋”。美國電影《滑鐵盧橋》譯成中文,名字就叫《魂斷藍橋》,這個中文譯名對於這部電影就像畫龍點睛,充滿了中國文化氣息。

抱柱而死的那個叫尾生的年輕人,真的存在過嗎?

經過歷代這麼一傳,尾生成了歷史上的真實人物。那麼我最初的疑問又來了,我們的先人之中,真的有這樣迂腐透頂的“誠信楷模”麼?如果果真如此,尾生毫無疑問是一個智障青年。如果尾生是在河邊不慎失足而被淹死,後人附會成抱柱而死,為說明其對愛情之誠、對戀人之信,尚有一定可信度。

這其實又回到了開頭我提到的那種形式,大師們講述道理和宣傳主張的形式。尾生是否為真實人物,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成為一種符號,一種載體。那麼,這個符號和載體所要傳達的東西,真是愛情之誠、對人之信麼?其實查一查莊子的原文就知道了。莊子是不相信愛情的,他認為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並且認為丈夫死後妻子就會盼望改嫁,而他講述尾生這個故事,本來也是在駁斥離名輕死的行為。他認為尾生這樣的行為,“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譯成現代文就是:與碎屍的狗、淹死的豬、下賤的乞丐一樣,都是為了虛名送的命,是不知珍惜根本,不會保護自己性命的人。

尾生抱的是橋柱麼?不,他抱的是他想得到的東西,他可以為這種東西付出生命。這種東西,可以是信念,也可以是名利。真實的尾生未必存在過,但是,生活裡的尾生,幾乎到處都是。

抱柱而死的那個叫尾生的年輕人,真的存在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