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收藏

整體把握與文字細讀

作者:由 蒲鶯容 發表于 收藏日期:2022-02-21

一什麼故事填空詞語

“形散神不散”是所有散文都有所體現的特點,教學散文首先要立足這一特徵對文字進行整體把握,在緊緊圍繞文體和文類特點的基礎上展開的教學設計,有助於突破教學目標含混、教學內容及模式泛化的教學弊端。何謂整體把握?即尊重閱讀散文的原始體驗,透過語言形式從整體上體會散文中由語言所構築的形象世界和情感世界,進而設身處地地感知、體味其中的文化或情感意蘊。

整體把握與文字細讀

那些只是從文字中選擇一些語句和片段進行的孤立的品讀,缺少背景意識、單純關注表面內容的文字解讀,是無法讀出散文的味道的。如《故都的秋》在平常的景物中寄託的郁達夫對“秋”的獨特體驗,《衚衕文化》中體現出來的汪曾祺淡而有味的語言風格。讀散文如此,教學散文也應該重在引導學生整體把握散文語言精準和情感真切這兩個特點。

整體把握與文字細讀

其次便是文字細讀,即在整體把握文字的基礎上,去細細品味“這一篇”散文的特點。散文的教學解讀不僅要考慮一篇課文作為類的共性特徵,更要把握其個性特徵,而對課文個性特徵的解讀是有效教學的關鍵。因為散文最大的特點就在於一個“真”字,散文教學的正確思路就是帶領學生尋找作品中的那個“我”,去觸控作者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思想,因此具體到每一篇散文,這種思想以及浸透思想的語言形式都是不可重複的,這和每一篇的作者也是有莫大關聯的。

整體把握與文字細讀

比如《秋天的懷念》字裡行間呈現的是史鐵生對母親的懷念、懺悔和對那段苦難歷程的體認與感悟,這是史鐵生獨特的人生經歷所帶來的不可重複的人生體驗,這種人生體驗透過他樸實的文字和敘述呈現在我們面前。

整體把握與文字細讀

再如《荷塘月色》,雖敘述客觀的所見所聞,但這裡的“荷塘月色”顯然是浸透了朱自清的主觀感覺的,蘊含他“不平靜”的內心產生的不平常的感受,這種獨特且似隱似現的情思潛藏於他精緻細膩的文辭之中。因此,讀散文,教學散文,一定要體驗“這一篇”散文的獨特之處,關注“這一篇”散文透過語句章法所表達的豐富、複雜、細膩的情感。

整體把握與文字細讀

基於散文“這一類”與“這一篇”的特點和關係可知,整體把握與文字細讀並不是截然對立的,二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關係,正確的散文解讀與教學需要做好二者的統整,在整體把握“這一類”特徵中細讀“這一篇”文字的特點,在文字細讀中迴應“這一類”散文的整體教學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