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南師講:聖人也有喜怒哀樂嗎?

作者:由 執劍登峰笑蒼穹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7-27

沒有喜怒哀樂是怎麼回事

什麼叫非心?沒有心。在沒有明心見性以前,我的心在哪裡找不出來,即使解剖心臟、頭腦也找不出一個心。

“心”在中文是一個代名詞,有知覺、有感受、有思想、有情感等等一切的作用,統名之為心。但此心非心,心也是一個假名、代號,本來無所謂心不心,然而在作用上有現象,是會產生心的作用,這是相與用,可是它的體究竟在哪裡?找不出來。

一般人對這個道理誤解了,將“情作非情,非情作情”,這是很嚴重的問題。

性與情二字在中國數千年前的周朝文化——《禮記》上已有記載,後來經孔子整理而出現這兩個名詞。佛學傳入中國後,翻譯明心見性就是借用這個“性”字,因此,

性代表心性的本體。

那麼情是什麼呢?普通講情就想到感情,這是後世把情這個觀念簡單地範圍了,愈到後來範圍愈狹窄,把男子之間的感情解釋成情。

情,在中國古文化的看法是心性的作用

人心境上的喜怒哀樂還沒有動以前是道體,等於佛家說的無念,一念不生

。下一句很厲害了,“發而皆中節謂之和”,聖人並非絕對沒有喜怒哀樂,

聖人也有喜怒哀樂,要如聖人的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可難辦了!中哪一節呢?就是要合適

。你要修道,父母死了也不哭,管他的,那是不中節。該哭的時候就要哭;該笑的時候就笑,捂住嘴巴硬不笑,連胃都憋痛了,那就發得不中節。

體要起用,諸佛菩薩修到涅槃不起用,一天到晚“端個盤子”在那裡幹什麼?當然要起用,端起盤子請你吃飯,這個起用要恰到好處。大慈大悲就是他的用;大仁、大愛、大勇就是他的用;度一切眾生、犧牲自我就是他的用,所以致中和則天地位焉,萬物育焉。這個天地永遠為我們工作,天上的太陽照射養育萬物, 我們還報給土地什麼?把垃圾、屎尿往地上倒而已!但是天地沒有生氣,永遠生生不已!

胸襟要大到天地這個境界才是聖人,才可以學佛。

菩薩的慈悲與天地一樣,情是它的作用。喜怒哀樂是情,不是心的量,而且這個情並非完全是精神作用,有時候是生理作用,今天生病了,情緒受影響,心理覺得煩惱,這個情是從生理上來的;今天身體好、精神好,看到誰都笑,別人罵你兩句也無所謂,這是情,不是性。

喜怒哀樂不是代表思想、思維境界,不是性的的境界,是情的境界。

關於這一點,講中國文化哲學思想、講中庸思想,從古到今需要澄清的地方頗多。

菩提是覺悟,是理性方面的;薩埵翻譯成有情,是慈悲的。理性上達到了空的境界,而對一切眾生不捨離,犧牲自我而度一切眾生,這是多情,所以佛與菩薩是最多情的,可是他的多情不是我們現在所講的感情,有感就是情,這是情的道理。一般學佛的人認為去了情才可能明心見性;認為一切感情都沒有,變冷冰冰的像木頭一樣才可以學佛。說此人什麼都不動心,不動心就是無情的死東西,

這個情與性是相等的,無情沒有慈悲心不能成佛,除非走小乘又小乘的路子,暫時請假可以,但非究竟。

怎麼樣才由體起用?搞不清楚,所以“人多誤解”。該慈悲時,他怕自己太慈悲、太有情,情變成非情;不應該起感情時,他感情起得厲害,把“情作非情,非情作情”。

我看到許多青年,平常蠻好的,一學佛之後變得冷冷的,有情變成無情,然後萬事不管,本來要管的,學佛以後偏不管,看空了!真空了嗎?一天到晚在肚子裡嘀咕,又空不了,真是把“砒霜當作醍醐用”,拼命把毒藥當作甘露吃,還硬說我是學佛的,吃的是多種維他命丸,結果吃得中毒。“翻將覺海作紅塵”,一切眾生本來心地清淨,本來是佛,因為你學了佛、修了道,忙了半天,本來已經覺悟,反而變成迷糊,越學越迷,把覺海作了紅塵。諸位年輕同學要注意!不要學一輩子佛,反而搞反了,那就慘兮哉啦!

(位置:錄音16分鐘左右開始)

南師講:聖人也有喜怒哀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