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學

拙讀《論語》第六十一篇:宰我提到孔子失敗傷心的事

作者:由 拙愉微評 發表于 文學日期:2023-01-21

宰我對曰是論語第幾節

原文:

哀公問社於宰我。宰我對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慄,曰使民戰慄。”子聞之,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主流譯文:

魯哀公問宰我祭祀土神用什麼木料做牌位。宰我回答說:“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慄木,意思是使人民戰慄。”孔子聽了這話批評宰我說:“已經做了的事不用再說了,已經完成的事不便再勸諫了,已經過去的事不要再責備了。”

拙讀《論語》第六十一篇:宰我提到孔子失敗傷心的事

拙的譯文:

魯哀公問孔子學生宰我關於土神廟要種樹的問題。宰我說:“夏朝種的松樹,殷代種的柏樹,周朝種的是慄樹,意思是警示人民,使人害怕敬畏、戰戰兢兢。”孔子聽到這之後,說:“決定了的事就不要說出來了,完成了的事就不要勸諫了,過去了的事就不要再責備追究了。”

拙的體會:

很多資料說宰我的話和孔子的話都有隱喻。說這話的時候,猜測應該是孔子“孔子墮三都”(即孔子在魯定公時期主持的要拆掉三大家族比周禮規定多出部分的城邑)失敗流浪多國後,再次返回魯國時發生的。

這時的魯國是魯哀公當國君,魯哀公也有心想制衡三大家族,宰我也知道魯哀公的心思,所以當魯哀公問“社”即土地公廟種什麼樹的問題時,宰我回答周朝選擇的是種“慄樹”,原本就是要警示、限制下面過於強大,以支援鼓勵魯哀公發動對三大家族的討伐。可實際上在土地廟種樹的真實原因不是這樣的。夏朝種松樹、殷代種柏樹、周朝種慄樹的原因,是因為他們各自的朝都的地方適合種那種樹,沒有宰我說的那種意思。

孔子聽了之後很不高興。但是孔子說的話“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好像又跟宰我說的對不上。其實這又得從十多年前孔子自己主持的那場失敗的討伐三大家族的事情說起。那次討伐失敗後,直接導致了孔子流浪春秋列國多年。孔子說的話,大概是說,以前失敗的事,就不要提了,不要講了,不要去查究了。當時的三大家族勢力更大,即使魯哀公再次討伐,也只能是以失敗告終,徒增動亂,也不希望再次發生失敗的討伐行動。所以最終說出了“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的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