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繪畫

年內最大房地產併購成交,華夏幸福虧了21億

作者:由 市界觀察 發表于 繪畫日期:2023-02-04

企業中層管理年薪一般多少

年內最大房地產併購成交,華夏幸福虧了21億

作者 |

李逗

編輯 |

韓忠強

房地產在迎來黎明的前夕,資產轉讓的步伐開始率先加快了起來。

12月28日晚上,華夏幸福公佈了一項高達124億的資產轉讓,將原本的華夏幸福南方總部旗下四家下屬公司股權和債權,一併轉給了華潤置地。交易獲得的錢,主要用於公司及下屬公司金融債務償付。

臨近年底

之即

,這筆高達124億的資產轉讓,成為了房地產行業內年度最大宗的收併購交易。這對於急需現金流改善財務的華夏幸福來說,無疑是一項重大利好。而除了華夏幸福外,從整個行業來看,也有更多房企的出售計劃在加速推進,以換取更多“真金白銀”。

進入今年四季度以來,房地產融資政策的閘門被大幅開啟。“三箭齊發”下,房企融資環境迎來拐點,爭先恐後丟擲融資計劃。但這些融資效果並沒有立即顯現,房企想要真正等到金融機構的錢,並沒有那麼快。

也因此,對於房企來說,處置資產回籠現金,也是當前環境下的未雨綢繆之舉。在等待銷售端徹底復甦,債務危機得到全面改善前,出售優質資產自救,成了它們的最優選。

資產出售迎來“良機”

房企出售資產的腳步在明顯加快,至少從華夏幸福的百億大手筆資產交易來看,其資產處置已經邁出了關鍵一步。

華夏幸福此次出售的百億資產包中,均指向了其南方總部四家子公司資產,對應的專案分別是武漢長江中心專案、武漢中北路專案和南京大校場專案。而在

這批

交易轉讓完成後,華夏幸福南方總部也將隨之不再存在。

華夏幸福南方總部的成立時間並不長。2019年2月份,隨著原華潤置地執行董事吳向東的加盟,華夏幸福一時形成了“北京+深圳”的雙總部格局。

來到華夏幸福的吳向東野心也很大,他曾提出過“華夏幸福要做中國最好的商業地產專案”的願景。擔任華夏幸福總裁一年的時間內,華夏幸福加大了商業專案的落地投資,巔峰時期旗下有6個商業綜合體。

不過,隨著華夏幸福的債務危機再一次擴大化,吳向東的商業夢也就此擱淺,商業專案也只得陸續出售。據業內人士分析稱,這次被轉讓的三大專案,也是由吳向東主導推進的,賣給華潤置地的價格要比華夏幸福早年拿地價格更低。

從公開資料梳理來看,當年這三個專案拿地價分別為116。25億元、19。49億元、63億元,總價高達198。74億元。而根據華夏幸福方面初步測算,預計將形成稅前虧損約21。30億元。

年內最大房地產併購成交,華夏幸福虧了21億

(圖源/視覺中國)

轉讓這三大專案,對於華夏幸福來說雖然造成了一定虧損,但對當前的債務重組卻是一次重大進展。畢竟,比起持續投資這些專案來說,果斷“斷舍離”才是華夏幸福度過難關的關鍵。

按照華夏幸福去年底披露的2192億元債務重組方案,其需要靠出售資產拿到570億元現金償債,並隨著專案股權出售帶走500億元左右債務。而在此前12月9日和12月27日,華夏幸福已經先後出售了位於河北廊坊大廠縣和固安縣的相關資產。

如今,藉助這場百億交易,華夏幸福也將獲得一大筆現金流改善財務狀況。資本市場也給出了積極反饋。12月29日早盤,房地產板塊跌幅居前,但華夏幸福卻實現了逆市上漲。

事實上,華夏幸福這批資產轉讓的率先化解,離不開近來地產預期扭轉的積極影響。此前,受融資有限、銷售回款艱難等多因素影響,房地產收併購市場一度冷淡,資產價格即使打到狠折,也很難找到買家接手。

如今,受行業融資暖風影響,房地產收併購市場出現了扭轉局勢。11月28日,證監會宣佈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最佳化5項措施,其中一條便包括,恢復涉房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

此後,不少優質專案開始出現在了交易貨架上,資產價格也有了更多溢價空間。譬如,12月15日,遠洋集團宣佈成都遠洋太古裡50%股權及物管公司50%股權,轉讓給了太古裡,總對價為55。5億元。而這筆交易將給遠洋帶來的收益約為13。87億元。

此外,招商蛇口的控股上市平臺招商局置地也宣佈,旗下公司廣州招商出售佛山市凱達城投資發展有限公司51%股權,交易價格4。08億元。招商局置地提及,“由於目標公司的價值有所升值,董事會認為出售事項為集團提供一個良機。”

據市界不完全統計,近一個月以來,包括遠洋、濟南高新、路勁、上實發展、朗詩、光明地產、首開股份在內的十餘家房企涉及股權轉讓。而隨著收併購重組的相關措施持續落地,後續或將有更多涉房企業響應,加入併購重組大軍。

同策諮詢研究總監張宏偉對市界分析道,“未來,收併購的主體主要還是央國企主導,因為畢竟現在在當前的一個起跑線上,剩下的有資質有能力,跑在前面的基本上還是大型國央企。從未來收併購的角度來講,他們更能夠去改變整個市場的格局,對未來市場的趨勢起到一個主導作用。”

補償資金迫在眉睫

儘管行業“三支箭”同時開閘,融資有所回暖,但房企想要真正等到金融機構的錢,仍然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

從今年四季度以來,房企融資端連續出現利好,“三支箭”快速落地提振地產信心,政策從信貸、債券、股權融資等各方面皆有所鬆動,紓困方向也從此前“救專案”轉換至“救專案與救企業並存”。

債券方面,克而瑞資料顯示,11月100家典型房企的融資總量為517億元,環比增加24。9%,同比減少33。1%,境內發債主體主要集中在招商蛇口、華潤置地等國企央企以及龍湖、萬科等民企。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各大銀行也在積極行動,不少房企獲批了較高的銀行授信額度及債券額度。據中指研究院不完全統計,近期有120多家房地產企業獲得銀行授信。而11月以來,房地產民企積極申請儲架式註冊發行,債券意向發行規模超千億元。

而在上市房企股權融資“解禁”後的一個月內,房企們也趁著股權融資的“視窗期”,掀起了一輪融資熱。據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已有32家涉房上市企業釋出再融資計劃,足見其落地速度之快。

年內最大房地產併購成交,華夏幸福虧了21億

(圖源/視覺中國)

股權融資的房企名單中,除了部分優質的頭部房企外,也包含了不少出險房企。不僅僅限於國央企,也擴大至民營企業和地方優質民營企業,包括了龍湖集團、中海地產、綠城中國、美的置業、越秀地產、碧桂園等。

不過,儘管金融機構對房企的融資有所放開,包括對開發貸的投放意願也明顯加強,但政策的顯現效果卻沒有那麼快。即使對於多年再度重啟的股權融資來說,也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最終的落地效果還難以預料。

市界瞭解到,不少披露股權融資計劃的房企也在公告中提及,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事項能否取得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審議批准以及證監會等主管部門核准均存在不確定性,同時,還存在因市場環境以及其他原因被暫停、被終止的風險。

中信證券表示,由於房企在去槓桿的壓力下,新增拿地意願大幅減弱,導致即使銀行有額度,但沒有足夠的優質開發專案可投;此外,金融機構對於佔比較高的民企融資仍然相對謹慎。

而眼下,從國家統計局資料看,房企到位資金壓力依舊較大。11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環比繼續下滑3%,達10833億元;同比降幅為35%,較10月擴大9。4%。前11月,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為136313億元,同比下降25。7%,較前10月繼續擴大。

銷售復甦是關鍵

融資放鬆的訊號十分明顯,“三箭齊發”已經是近10年來房地產融資鮮有的放鬆和激勵。但歸根到底,房企化解資金危機,需要銷售市場的復甦。

臨近年底,不少房企開始著手準備衝刺年底銷售目標。開發商們使盡渾身解數,搬出各種各樣的促銷手段。除了樓盤降價、首付分期等常規手段外,還有買房就送黃金、送豪車、送地鐵票、甚至送彩禮錢等手段。

對於房企而言,銷售回款一直都是其最主要的資金來源。以2021年為例,全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0。11萬億元,其中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合計為10。63萬億元,佔比超過一半。

即使到了充滿不確定的2022年裡,定金及預收款、個人按揭貸款仍佔到房企資金來源的半數左右。

因此,只有銷售端的回暖,才是解決房企銷售困境的根本手段。從今年下半年開始,保利、龍湖、中海、萬科等均加大了折扣力度和促銷手段,併發起了四季度的目標衝刺。

不過,無論營銷手段多麼花樣百出,價格多麼誘人,想要等來銷售端的明顯復甦,離不開市場端的政策放鬆。

最近一段時間,部分重點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限購政策迎來較大改善。就在12月26日,東莞市住建局宣佈全域廢除住房限購。

政策刺激的效果很明顯。而在限購取消的當日,東莞二手房市場立即迎來了一波交易增長。據東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資料顯示,2022年12月26日東莞存量房單日成交70套,而前一日也僅有10套。

年內最大房地產併購成交,華夏幸福虧了21億

(圖源/視覺中國)

東莞之前,西安、杭州、南京等熱點城市也相繼調整了限購政策。據中指院統計,今年已有50城釋出超百條限購最佳化政策,其中,放鬆限購的省會城市達到16個。

中信證券表示,房地產已具備復甦的前置條件。不過,這輪復甦比之前都要困難,從政策底到市場底的時滯也被拉長,商品房銷售有望在明年二季度顯著復甦。

克而瑞研究中心則表示,各線城市大機率會重啟輪動修復。其中,核心一二線城市有望“保溫”,尤其是杭州和成都這類強二線城市,在市場出現走弱跡象時及時最佳化調整政策,短期有助於提振市場情緒,成交或將繼續走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