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詩詞

宮廷劇常常見到的脫簪請罪,有何歷史典故

作者:由 臻享文學 發表于 詩詞日期:2022-08-15

何為脫簪戴罪

近幾年來,宮鬥劇大火,一環扣一環的情節引人入勝。我們常常會在宮廷劇中看到這樣一幕:皇后或妃子犯了錯,主動素衣脫簪到皇帝那兒去請罪,一般情況下,都會得到原諒。

古人一言一行都喜歡參照典故,那麼后妃脫簪請罪有什麼典故,

脫簪請罪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宮廷劇常常見到的脫簪請罪,有何歷史典故

圖片來自網路

據劉向《列女傳》記載,脫簪請罪,始於周宣姜後。

周宣姜後原本姓姜,是齊國國君的女兒,因為嫁給了周宣王,所以稱為周宣姜後

。姜後是個非常聰慧的女子,身在後宮,一舉一動都恪盡禮道,滴水不漏。她一生最大的夢想就是做一個垂範後世的王后。

周宣王名靜,他的父親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暴君周厲王。

姬靜年幼的時候,厲王暴政惹得被壓迫已久的國人紛紛造反。國都失守後,厲王丟下妻子兒女自己開溜。彼時還是太子的姬靜躲在召公家裡,亂軍上門捉人的時候,召公用自己的兒子冒充太子,換下姬靜一命。

後來厲王客死他鄉,周公與召公共同輔佐太子繼位,是為周宣王。

宣王繼位後,不考慮如何強盛起來,避免走他爹的老路,反而常常早睡晚起,沉迷後宮女色,疏於朝政。

宮廷劇常常見到的脫簪請罪,有何歷史典故

圖片來自網路

立志做一個賢后的姜後急了。夫妻本是一體,

如果周宣王聲名狼藉,她這個王后的名聲也不能好到哪兒去。

瞧瞧前朝,明明紂王才是施行暴政的人,偏偏讓蘇妲己一個弱女子背上了千古罵名。她姜後可不想讓後代史官戳脊梁骨。

可她的丈夫是大周的王——一個至高無上的存在,怎樣勸諫他才聽得進去話呢?姜後很頭疼,思慮良久。終於,一個絕佳的主意在她腦子裡誕生了。

有一天,

她脫掉釵環首飾,素顏白衣跪在了永巷,向周宣王請罪。

周宣王聽說後感到非常納悶,他這妻子一向循規蹈矩,怎麼會犯下需要她親自請罪的大錯呢?這時,王后身邊的保姆覲見,將姜後教給她的話轉述給周宣王說::“妾身沒什麼本事,是我的懈怠才讓大王你生了淫逸的心思,以至於沉迷女色,荒廢朝政。如果君王沉迷女色,就會窮奢極欲,長此以往,天下必然大亂。真到了那個時候,就是我的失職,請你治我的罪吧!”

宮廷劇常常見到的脫簪請罪,有何歷史典故

圖片來自網路

不得不讚嘆姜後的智慧,短短的一段話,將丈夫所有的過錯都攬在自己身上,

不僅保全了天子的顏面,還點出瞭如果宣王繼續沉迷女色可能引發的禍患,

當頭一棒。

周宣王聽了之後非常感動,親自到永巷扶起了妻子,說道:“我德行有虧,是我的過錯,實在與你沒什麼關係。”

自那以後,宣王彷彿打翻了雞血,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政事方面也非常走心,終於開創了西周的中興時代。

姜後脫簪請罪的故事流傳了下來,傳為美談。後世經常有後妃效仿她的行為,齊桓衛姬就是其中之一。

宮廷劇常常見到的脫簪請罪,有何歷史典故

圖片來自網路

衛姬是衛國國君的女兒,齊桓公的夫人。齊桓公名姜小白

(可不是喝的那個江小白哦/手動滑稽),少年時代經歷了很多坎坷。先是因國家內亂逃亡他國,又與哥哥公子糾躲位,歷經磨難才終於上位。繼位之後,齊桓公不計前嫌,重用曾是公子糾屬臣的管仲,

在管仲的幫助下,齊國日漸強盛,諸侯皆來朝賀

。不知為何,偏偏就衛國沒來。桓公很生氣,後果很嚴重,你不來朝,我就打你,泱泱大國,就是這麼有脾氣。

散朝後,桓公回到後宮,多年夫妻,衛姬一看他那趾高氣昂,用鼻子瞧人的樣兒,心裡便明白了他的謀劃。

衛國可是她的母國,齊衛兩國打起來了,讓她夾在中間如何自處?

於是衛姬除掉了釵環首飾,素面朝天,跪在桓公面前說:“我來為衛國請罪。”

小樣兒,桓公鼻子一哼,說到:“衛國又沒得罪我,你請的什麼罪?”

衛姬道:“我聽說為人君王有三種神色,喜不自勝,表情淫樂,是鐘鼓酒食之色;默默無語,神色消沉抑鬱,是喪禍之色;表情振奮,手舞足蹈,是攻伐之色。我看你今天趾高氣昂,聲音洪亮,這是打算要攻打我衛國了,因此代衛國向你請罪。”

宮廷劇常常見到的脫簪請罪,有何歷史典故

圖片來自網路

桓公震驚,沒想到衛姬對他如此瞭解,這樣去攻打她母國,讓她夾在中間左右為難,似乎有點對她不起。仔細想想,因為人家不來朝賀就攻打過去,顯得也有點忒小氣了,我泱泱齊國,度量還沒那麼小。就對衛姬承諾取消攻伐衛國的念頭。

第二天上朝的時候,管仲上前問道:“您今天神色恭謹,言語溫和,看來沒有攻伐別國的願望了,你是不打算攻打衛國了吧?”

想起昨天衛姬說的話,桓公大讚好。於是將衛姬立為夫人,稱管仲為仲父。說道:“有衛姬安頓後宮,管仲治理前朝,我雖然愚笨,也足以立於世間了。”

《列女傳》是古代讀書女子必讀的書籍,有這兩位在書中做表率,是以後代妃子犯了錯誤便效仿這二位的行為,往往會得到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