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作者:由 澎湃新聞客戶端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2-12-12

成語什麼幻泡什麼

撰文丨李家麗 編輯丨李童

劉毅,諧音“留意”,是她為自己在社交平臺取的名字。留意內含著一種體會,是將心融入流動的時空中,獲得一種生命的感覺和經驗。滋生、生長、收縮、蘊藏,這一萬物的成長過程同樣隱含在劉毅的創作中,那些體會在她的心裡慢慢凝結再散開,形成一片詩意的性靈空間。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藝術家劉毅

詩意,這個在藝術評論中或許有些濫俗的詞語,恰好是劉毅作品的真實觀感。那些平凡人的生活片段,彷彿漂浮在一片霧氣之中,關於現實的冷靜思考,又往往被抽離掉尖銳的情緒,以平鋪直敘的方式娓娓道來,手繪的水墨線條隨草稿的逐頁翻動變幻,產生兒時上海美術動畫電影製片廠的觀感——從容、生動。

莊子曾在《莊子·人間世》中借仲尼之口說出:“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劉毅的作品,倒有幾分“心齋”的意思。

刺蝟的困惑

這次在浙江美術館展出的《刺蝟的困惑》在觀感上延續她以往的創作。刺蝟天生的保護刺將任何親密關係相互隔離,刺蝟在相互取暖時,本能想要靠近,卻會擔心會不小心刺傷彼此。在劉毅看來,這種理性和本能的博弈也是人類常常擁有的情感,“當下的我們,對很多人、很多事都表現得謹小慎微、有所畏縮。我們過去曾經嚮往的生活、旅行計劃,甚至是仰慕的物件,都悄悄的從自己的喜歡佇列裡消失不見,甚至不曾留下任何痕跡。”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刺刺和泡泡 2022 多路影片 截幀

在影像作品《好想喜歡你》中,劉毅將刺蝟和氣球放在同一空間,柔軟與尖銳之間的碰撞,呈現了“好想喜歡你”的瞬態——往前一步是喜歡,後退一步則是不再喜歡。“本能驅使你勇敢地向前衝,但失敗的可能性又讓你難以承受,理性往往拉扯著你向後退。這樣的表達裡也言說著一種求而不得的無奈,抑或是嚮往與現實之間的糾纏。人的每一天都要面臨這樣的選擇。”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刺刺和泡泡 2022 多路影片 截幀

劉毅將橡膠製成的尖刺包裹住整個展廳,試圖在互動中,使觀者更容易感知刺蝟的困惑。縱觀劉毅的創作,這並非她第一次將作品理念以展陳的形式延展到整個展廳。2017年在上海當代藝術館中,劉毅將鋼筆墨水染出彩色光暈的效果呈現在牆面等空間,並請觀眾穿著彩色的鞋套,製造出彩虹般的折射光,透過動畫、腳感、沉浸式體驗,讓觀眾彷彿進入一個奇異的空間;2018年在香格納M50的展覽中,劉毅也曾用30米長的絲懸掛在空中製造一個風場,模擬一個印度的千人洗衣場……“我想打破水墨動畫的二維觀看,讓觀者走進來,穿梭其間,去觀看,去感受。”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好想喜歡你 2022 丙烯,鋁板 150(H)x150cm

這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嘗試。在中國水墨歷史中,由閒和嚴靜的氣質所導致的對普通觀者身體感官的弱調動,在近代以來常常為人詬病。儘管對水墨的感受天然地潛伏在人們的基因中,但大多數普通人在面對水墨作品時,仍會感到無所適從。在90後一代的藝術家中,劉毅將水墨與動畫結合,在年輕觀者中輕鬆打破了那層隔在觀者和水墨間的隔閡。而將作品理念蔓延至整個展廳,又打破了水墨的二維觀感,以投入身體的沉浸形式,拓展著水墨的觀看途徑。

無需經營的清晨與黃昏

此次展出的《無需經營的清晨與黃昏》是劉毅少見的擁有完整敘事,並帶有對白的長篇作品。它所展現出的對於長篇動畫的把控,顯示了劉毅在敘事方面的新的嘗試。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無需經營的清晨與黃昏 2022 單屏動畫 26 minutes 截幀

這部動畫電影於幻想與現實的往返之間,展現了綿延往復著的塞普勒斯中,人們綿延往復的生活。真實發生的對白,被編輯入手繪的水墨動畫,簡單而平緩的情節描繪了小村子裡的普通人和尋常之事。期間,劉毅無意間窺探到當地住民弗里奧尼斯(vrionis)的家庭,他和媽媽悉心照料著他心智障礙的姐姐。

弗里奧尼斯很少遠行,他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照顧姐姐身上。劉毅曾問他有什麼夢想,“他跟我說了很多,但是要照顧家人,他沒辦法實現這些夢想”。回國後,每當回望2019年在塞普勒斯駐地的時光時,劉毅總能想到弗里奧尼斯。智障人士家庭照顧者,這一不平凡的群體,所面臨的生活現狀和困境,在平淡的細節和瞬間,埋藏在脈脈溫情中,揭露出一個普世的命題——動人的愛和隱藏在日常生活之下的親人的羈絆。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無需經營的清晨與黃昏 2022 單屏動畫 26 minutes 截幀

《無需經營的清晨與黃昏》展示的並非全然的現實,而是經過了藝術家在記憶中的遺忘、強化和組織,最終呈現出的一種感覺的真實。那是劉毅的一段時光,也是她情感記憶中的那段時間本來的樣子。這是一種十分東方的創作方式,趙孟作《鵲華秋色圖》,吳道子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一日而成,所畫的絕非現實。他們將流動著的萬物置於胸次,“中師心源”,而後以筆墨表達一種生命的趣味,並在這趣味中安放自己。在這一觀看脈絡上,劉毅在當代的尺度上做了延展。儘管仍是感受式地傳達,但卻不再是傳統書畫中世界的樣子。她的觀看更日常,更平實,更具有人間的溫度。

在劉毅看來,火是一個十分有張力的元素——一方面熱烈,令人嚮往;另一方面又寓意危險,讓人懼怕。火可能是天堂的照亮,也可能是地獄裡的燃燒,它溫柔又折磨。火天然地帶有一種博弈,“原始人用火烹飪,在一定狀態內,火是溫暖。但超過一個臨界點,火就會引發毀滅性的災難”。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火 2022 單屏動畫 4‘30’‘ 截幀

火與人總是密切相關。火在最初的幻象中被認為是兩個木塊之子,孤獨的愛情之果。人發現了火,依靠火來生活,並在對火的凝視中展開著自己的遐想——在火的晃動中,人可以想到自己。於是,劉毅將人置於火之中,兩者的界限不斷髮生變化,使畫面產生一種律動。“你可以透過火中人物瞳孔看到另一個世界,也可以將火中生與死的體驗結合,它會產生令人激動的幻想。就像有人會爬到很高的山上看火山的迸發,也會有人在原始洞穴中點燃火堆,撐著腦子去觀看他眼前的火堆,在他的心中有一個微觀火山正在迸發。”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火 2022 單屏動畫 4’30‘’ 截幀

水墨是緩慢流動的,而火卻處在極速的變化之中,以水墨來表現火,使得火的超生命和水墨的緩慢形成一種碰撞。值得一提的是,相較於以往逐幀獨立手繪的創作手法,劉毅在這件作品中首次採用了計算機自動生成技術,使人物和火自動變化。為了對抗人工智慧產生的單一、扁平、機械的視覺效果,劉毅依舊堅持了手繪原稿,使計算機在保留了那份從容、靈動的原稿上自動生成。它為劉毅留出了思考創作本身的空間。

水墨作為一種狀態

不同於針對邏輯和修辭創作的藝術家,劉毅的作品大多指向一種感受,指向人本身。她以一種故事性的敘事手法,將人處於世的狀態和情緒展露出來。根據不同故事,劉毅會選擇不同的講述手法,她時而將在場的主體隱去(如《無需經營的清晨和黃昏》),時而又將本不在場的主體重現(如《火》),她常常變幻畫面的顏色,時常又調轉故事的講述角度。除了向水墨外部探索,即將水墨和裝置、動畫、多媒體結合外,她也向水墨內部拓展其媒介的更多可能性,透過探索更多筆墨紙材和製造方式,讓我們看到水墨在當代的更多可能。這一點,我們在縱觀劉毅的創作後,便能十分清晰地看到。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混沌記動畫原稿組圖 2014 手繪動畫原稿, 中國畫顏料, 手工禪衣宣紙 19(H)x34cm (x 24 pieces)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個展“扔到風裡去”展覽現場 香格納M50 2018

創作於2014年的《混沌記》是劉毅的碩士畢業創作,5000多幅畫稿組成動畫交疊運動,裸女,植物,打架青年,蚊蠅,猴子、企鵝,以及開頭和結尾分別出現的兩隻北極熊等等,都取材於藝術家的生活切片。畫面之間並沒有嚴謹的邏輯連結,它們平鋪直敘,一字排開,以混沌的無規律狀態自由運動,如同作品名稱所言——陷入混沌,亦如詩般不可轉譯。她將生活中的種種細節與境遇融入作品中,描繪出都市生活人們所感受到的混亂、迷失與空虛,也引導人們去關注自己在日常中忽視掉的微小感受。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一隻烏鴉叫了一整天 展覽現場

2015年,從印度旅行回來後,劉毅創作了手繪動畫《一隻烏鴉叫了一整天》。這件作品同樣由幾千張單幅畫面組成,現實與手繪動畫相結合的紀錄片形式記錄了藝術家在印度的旅途見聞。在這件作品中,她打破了傳統水墨淡雅配色,使畫面轉向油畫般豔麗的色調,鏡頭在封閉的火車中靜止凝視。火車一刻不停地在鐵軌上馳騁,印度人旁若無人地說著話,要麼注視鏡頭一動不動,或者沉沉睡去。烏鴉叫著,神牛爬上火車,在車廂巡視;火車頂擠滿了人、瑜伽大師和烏鴉;懸空的雙手穿過車廂,做出歡迎的姿態。某一刻,夢幻連結現實,白髮老人依窗睡去,美麗女子翩翩起舞,老人恢復青春,向女子投去愛慕。鏡頭再轉,鼓點戛然而止,老者繼續昏睡著。那是劉毅記憶中的印度,奇藝、夢幻,又帶著一絲不可思議。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 度口 2015 4‘30’‘ 截幀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度口 上海當代藝術館展覽現場 2017

2017年,劉毅受邀在上海當代藝術館展示其作品《度口》。她用鋼筆墨水染出彩色光暈,利用這種水墨效果做成動畫。“我過著每天一樣的生活,反覆刻印同樣的內容。世界每天都會張口說很多話,好像說著每天都是嶄新的,我們要繼續努力,攀登到更高的頂峰。但我的不安始終無處安置,不管在哪個高度,景色在變,內心的空洞卻無時無刻不在。一點點張大。。。我的每天都是一樣的,厭倦了虛妄。”劉毅將自己的內心世界作為出口,用畫面中豐滿絢爛的充滿幻象的色彩填補內心的空洞。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漁樵耕讀

2021年,劉毅在水墨的空間探索上再次做出了大膽嘗試,她將水墨置於舞臺表演之中。受到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劇場的委託,劉毅與青年舞蹈編導程龍、作曲家與當代音樂現場演奏家張昕、中阮即興演奏家唐一雯合作,完成了原創跨界舞臺作品《漁樵耕讀》。作品以象徵中國傳統文人隱士情懷的成語為題,在當代語境下解構“漁、樵、耕、讀”的內涵。借用幕前與幕後雙重的舞臺空間和反光折射,創造出一個複雜的分層空間,舞者在其中交疊舞動,配合著流動的曲調,演繹一段新型現代舞臺作品。

正如劉毅曾經說過的:“你看不見的東西,並不是不存在的。就像空氣和時間:冬天的白霧是空氣的凝結,灑滿落日餘暉的工作室容納著時間。”這種以空間粘連時間,時間容納空間的觀看方式賦予了作品充盈的生命力,而作品一旦有了生命,時間和空間便都不能再限制它。

對話劉毅:我沒有什麼文化包袱

李:雅昌藝術網 李家麗

劉:藝術家劉毅

李:不管是作品還是展覽,其名稱都像詩歌一樣凝練和詩意,《度口》等還會有一些雙關。這和你的作品氣質一脈相承,有種不斷蔓延的,無法被定性和翻譯的感覺。

劉:詩歌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是濃縮的藝術表達。

李:這也是你作品想要給傳達的,不是定性,而是給人更多的想象空間。

劉:是的。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刺蝟的困惑”展覽現場 2022 浙江美術館

李:你這段時間在關注什麼?

劉:這段時間會更關注人的生活狀態,比較貼近日常的生活經驗和體驗。

李:你之前的作品,比如《天演論》、《混沌記》似乎主題要比這次展覽呈現出的作品更大一些。

劉:對,以往的主題會偏大一些,這次會更細微地觀察某一個家庭的事情和狀態。其實這次“刺蝟的困惑”是從“好想喜歡你”的主題概念出發的。我有一隻刺蝟,刺蝟在喜歡對方時就會靠在一起,但理性又告訴它們會刺傷彼此,所以是理性和本能的博弈。

這種博弈每天都發生在我們身邊。特別是當下,一切都不確定。你很想旅遊或外出就餐,但是卻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計劃等等。所以是一種求而不得的無奈,或者說是嚮往和現實之間的糾纏。這個切入點貫穿了整個展覽。比如展覽中渾身扎刺的刺蝟和氣球間的刺破和未刺破的博弈;泡泡想保護刺蝟,但刺蝟卻想掙脫泡泡的博弈等等。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刺蝟的困惑”展覽現場 2022 浙江美術館

李:這意味著你近段時間更關注個體的遭遇,而不是文化的共性嗎?

劉:個體的遭遇中有文化的共性。比如《無需經營的清晨與黃昏》中弗里奧尼斯的遭遇和中國偏僻山村的留守兒童、空巢老人之間是有文化共性的。弗里奧尼斯在照顧姐姐時所流露出的溫情,也時刻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如何和這個群體相處,也是我們需要面臨的問題。

李:既然是一個真實的故事,為什麼不用攝像的手法,而採用動畫水墨?

劉:因為攝像太強大了。它會精心地復刻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大自然的無與倫比,它存留了很多不必要的細節。我在描繪事物的時候,目的並不是要回到事物本身,而是給大家以想象。當然這其中也夾雜了我自己對於塞普勒斯那段時間的印象。它並非事無鉅細的存在,而是有所刪減、美化。展廳內有人說動畫讓他感受到塞普勒斯的陽光,以及地中海的溫度。攝影當然也可以,但它的直接是沒有想象空間的。

李:所以你在這部動畫電影中,隱沒了自己。

劉:動畫紀錄片不是現實的記錄,也不是完全的虛假,而是存在於虛擬和現實的想象之間。紀實電影不一定真實,動畫也未必虛假,因為無論如何,這其中都夾雜著導演的想象。對我來說,動畫能比較好地表達我那段時間對感受的真實描繪,它可以讓觀眾覺得亦真亦假,覺得這個是記憶,又好像是一段故事,於是遊離在這種感覺之中。我們常常說的第四堵牆就是導演和製片人忘記自己,這是我覺得這個片子裡比較好玩的點。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刺蝟的困惑”展覽現場 2022 浙江美術館

李:為什麼第四堵牆是有意思的?

劉:因為整個影片當中“我”是沒有出現的,拍攝者或者說記錄者從頭到尾都沒有在畫面中出現,一直存在於言說背後。“我”是透過畫面中人們的對話呈現出來的——“我”是一個藝術家,來這裡駐留等等。之後在整個影像,我作為觀看者的視角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那些畫面就是我的所見。

李:我是覺得用動畫的方式呈現,對當事人也是溫柔的做法。因為就倫理來說,創作者沒有權力那麼直面、赤裸地表現他人生活中比較殘忍的部分。在塞普勒斯駐留的時候,還有其他有意思的事嗎?

劉:分享一個影視後期的故事吧,因為在塞浦露斯講希臘語,而且這個地方又是夾雜著地方語言,所以翻譯也是比較難找,我們是遠端連線,也加大了片子的剪輯難度,首先我按照畫面剪輯了一個版本,然後給到翻譯,當然翻譯會比較痛苦。一個小時的片長前言不搭後語,聽到翻譯之後,發現了好多驚喜,原來“我”時常出現。

李:《無需經營的清晨與黃昏》是你作品中少有的擁有對白和完整敘事的長篇影像,為什麼想到做一個長篇?

劉:我覺得那段記憶給出的故事,是可以作為長篇的體量。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刺蝟的困惑”展覽現場 2022 浙江美術館

李:這次的新作跟你以往的創作相比產生了一些微小的變化。除了上述的長篇敘事外,在《火》中,你也首次運用了人工智慧。

劉:我一直在做很多嘗試。以往的作品都是我獨立完成,因為水墨動畫需要逐幀手繪,它不能像現在的電腦繪畫一樣,在第一幀和第二幀之間調整統一。水墨動畫中,每一滴墨的水量和力度的不同,都會造成截然不同的狀態,風格上的完整和統一是它的難處。

所以可以看到我以往的動畫都是有痕跡的,前後頁的翻動造成造型的抖動,而這種抖動便是原稿運動產生的幻覺。要產生這樣的視覺效果,我要花幾年的時間,像女工一樣,把這些動作連結起來。在創作了幾部作品之後,我在思考創作手法是不是可能有一些嘗試,所以這個也是實驗之一。

李:如同你剛剛所說,水墨的隨意和不可控是它的難處,也是它的魅力。那種自然氤氳的感覺給予了它豐富的想象空間。但人工智慧卻相對較為確定,單一。相較你的手繪原稿,對人工智慧的使用大機率會丟掉一些手感。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以後是否還會繼續嘗試這一手法?

劉:這種手法並不適用於每件作品,也不是適用於每個風格。科技要為自己所用,必須和原有的創作找到一個協調點。而不是要求科技規避自己的弱點,做出它目前還無法做到的事情。所以這一手法接下來還會嘗試。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刺蝟的困惑”展覽現場 2022 浙江美術館

李:這種實驗精神或許可以回溯到你在中國美術學院受到的實驗影像教育。當時,為什麼從實驗影像轉到了水墨動畫的創作?

劉:以前在美院附中時,我經歷過比較系統的專業訓練,那時候會有執念——想要成為藝術家,就是得畫畫(笑)。繪畫從古到今延續、形成了感染力,即使在今天,當代藝術的普及度,遠遠比不上架上繪畫。因此,我一直比較迷戀繪畫。大二在做影像創作的時候,老師讓我們畫分鏡頭。因為大二已經不畫畫,而是用攝像機拍攝了,所以我在畫分鏡頭時,就重拾了繪畫媒介,後來就覺得影像和水墨並不分隔。於是,我就開始做一些結合的嘗試,一方面可以把自己的所學融合,另一方面也可以做一些很有意思的表達。到目前為止也還在做實驗。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刺蝟的困惑”展覽現場 2022 浙江美術館

李:在你的創作中,對水墨的探索分為兩個向度:一個是向水墨內部拓展其媒介的更多可能,比如探索更多筆墨紙材和製造方式;另一個是對水墨畫觀看方式的開啟,比如將長卷打造成沉浸式的劇場等。這兩個向度的拓展如何塑成?

劉:雖然這兩個方向針對性不太一樣,但是它都是要勾起大家的想象,因為水墨對大家來說並不陌生。我在展廳會十分留意觀眾的反應,他們可以在影片中找到自己共鳴的點。哪怕是看不懂整個片子的意思,但是跳動的熒幕也會自然勾起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輝煌時期所做的一些水墨動畫作品,他們為無數的中國人帶來很多寶貴的童年記憶。所以我認為動畫水墨可以和觀眾實現無門檻的交流。在劇場中也是這樣,水墨如何把戲劇立體化,如何和舞臺空間互動,歸根到底還是思考水墨。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刺蝟的困惑”展覽現場 2022 浙江美術館

李:所以你如何看待水墨?從你的作品,我們能清晰地感覺到它已經不是我們常見的精深筆墨了。

劉:我現在的幾個作品裡,都有各種水墨形式的探索。變化有很多可能性,因為大家有很多種不同的觀看方式。水墨在其間有想象空間,就像杭州的山中有水氣,凝聚和消散,一切都在流動。因為有了這一想象空間,觀眾才能在觀看動態的水墨時,很快地和個人的生活經歷聯絡起來。水墨是一種很自然的狀態。作品中的一切也都是呼應的,當水墨投影在空間中時,空間就動起來了,當它來表現動畫時,也和動畫融為一體。

李:所以你是把水墨看作是媒介之上,自然的交融和靈動的狀態嗎?

劉:水墨的朦朧變幻,清晰模糊之間的特性,可以使其和其他媒介共生。

李:你會有文化包袱嗎?覺得水墨所承載的精深必須透過作品體現出來。

劉:可能我的繪畫基礎在書畫科班出身的人來看,只是瞎畫(笑)。所以我沒有什麼包袱,而且我一直覺得,只有沒有包袱的時候,它才能真的為你所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表達,每個人的筆墨也不一樣。我覺得先完成自己,別人才能感受到你的感受,才會有共鳴。

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

“劉毅:刺蝟的困惑”展覽現場 2022 浙江美術館

李:無論是此前的《烏鴉叫了一整天》中的烏鴉,還是此次展覽“刺蝟的困惑”中的刺蝟,都是從動物意象出發,在動物與人之間找到情感聯結。我很好奇,你的觀看方式是什麼?

劉:世界並非只有人存在,它同樣對植物、動物開放。動植物都有自己展開的方式,它們相互共生。如果把動植物想像成人的最初形態,動物自己的獨特性就不會展現出來。動植物和人之間本身就會有一些行為上的連結。其實看向動植物的時候,人們很多時候也是在看向自己。

李:你的作品常常指向一種感受,日常,細膩,溫熱。作品中的言象之外,無跡可尋的意蘊從何而來?背後的創作方式又是什麼?

劉:我比較關注人情味。我會很珍惜線下的每一次聚會和活動,因為它在今天十分可貴。生活有很多瑣事,悲傷的、快樂的、真摯的,對我來說,這些細節反而比電影塑造出來的東西更豐富多彩。生活本身就很有魅力。而且我一直覺得世界上任何一個個體的命運都會更長久,你會感嘆一棵樹,也會感嘆枝頭的最後一片銀杏被風帶走。

李:悲傷、快樂、真摯,都還是溫暖的那一部分。你如何看待那些生活中的殘酷?

劉:因為有寒冷,溫暖才顯得更加炙熱。

李:謝謝。

原標題:《藝術90後|劉毅:優雅地凝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