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成語

《文心雕龍》標準的提出及原則,引導文學創作走向規範之路

作者:由 對酒談歷史 發表于 成語日期:2022-01-14

銜華佩實是什麼意思啊

《文心雕龍》文學創作之“標準”主要萌芽於魏晉六朝的特殊文化土壤。在形式主義氾濫、儒家文化凋敝、玄學之風四起的時代背景下,劉勰提出了他的應時之策,即以“標準”引導文學創作走向規範之路。為了揭示“標準”在文學創作中的獨特地位和實踐意義,劉勰又創造性地提出了“標準”的原則性問題,在總原則的要求下,文學有本、創作歸正、文質彬彬;在基本原則的制約下,行文有術,通變有方。只有嚴格遵循以上原則,文學“標準”之說才能順利開展,文學創作活動才能步入正途。

《文心雕龍》標準的提出及原則,引導文學創作走向規範之路

《文心雕龍》文學創作標準的提出

文學創作有無標準?文學作為一種藝術,是人類心靈“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是作家精神創造的成果,因而是自由開放、無拘無束、隨性而為的,不應以“標準”捆綁創作。但文學又是一種特殊的藝術,是一定社會、時代和歷史的產物,肩負著教化眾生、反映現實、體悟人性、傳遞價值的使命,不可毫無法度,因而又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標準。

在文學創作中,“標準”只是前提,作家才能才是根本動因。不過我們卻不能因此否認“標準”的價值,文學創作離不開標準,沒有標準的創作定然會凌亂不堪、面目全非,沒有標準的文學也必然不可稱之為文學。

我們不是為《文心雕龍》設立標準,而是將《文心雕龍》中隱而不顯的“標準”展現出來,並將其說清楚、說明白。但與易中天先生不同的是,易先生的“標準”是對藝術作品的衡量尺度和判斷依據,而本文的“標準”則是對文學創作過程中各個方面的規定和要求,如同一種“守則”,是寫作活動之根基,並對創作實踐具有綱領性、指導性意義。

《文心雕龍》文學創作亦有自己的標準系統,這一“標準”貫穿於全書的始終,並自成系統。與上述各家所論“標準”不同,筆者所論的“標準”主要從創作論角度對文學創作的發生過程進行剖析,包括創作發生前的思想標準、創作主體的人格標準、創作發生時的思維標準、語言標準以及審美標準等。

《文心雕龍》誕生於魏晉南北朝時代,文學創作極大繁榮,文壇風氣卻波詭雲譎。在歷史長河中,魏晉南北朝是一個社會動盪、戰亂頻發、人民疾苦的時代,也正是在這樣一個不幸的時期,藝術文化領域卻呈現出一片繁榮之景,尤其是文學創作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繁榮的文學創作、優質的文學作品、多元的文學思想和自覺的文論探索為《文心雕龍》注入了豐富的營養和鮮活的血液,與此同時,這些元素也暴露了文學發展的諸多弊病。文學創作“標準”之說應時而生,有著特殊的歷史背景。《文心雕龍》文學創作標準的提出既是劉勰個人理想付諸實現的結果,也是文學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

創作個性極大解放,創作思維空前活躍,相對寬鬆的政治和文化環境也使得文學創作進入了自覺且自由的時代。然而在文壇上,百花齊放之際卻漏洞百出,文風訛濫已勢不可擋,革除之箭已不得不發,《文心雕龍》作為弦上之箭,為挽救時代文風而蓄勢待發,具有立矯時弊的戰鬥意義。

《文心雕龍》標準的提出及原則,引導文學創作走向規範之路

《文心雕龍》文學創作標準的總原則

文學創作標準的提出既是特殊時代背景下的應時之策,也是那個時代文學觀念的集中體現和文學發展的必然結果。劉勰的創作標準在嚴格遵循傳統文學觀念的基礎上融入時代元素,始終堅守“唯務折衷”的中和思想,先從本體論的角度規定文學創作的本源,再從創作風氣的現狀中提出“執正馭奇”的思想,又在內容與形式的關係上確立文質並重的主張,這三點作為文學創作標準的總原則,始終影響著《文心雕龍》創作標準構建的全過程,並融匯於創作標準的具體內容之中。

文道觀是劉勰文學思想體系中的根本觀念,也是一切文學創作的基礎和原點。對於劉勰來說,“文原於道”“因文明道”是其文學理論體系的思想總綱和理論樞紐,也是其文學創作標準的總原則。“道”是“文”的根源,“文”本於“道”。在此,“道”是本體,是自然,是客觀規律;“文”是體現“道”的一切形式的總稱,包括顏色、形狀、聲音、文章,是自然萬物的本質屬性。

一言以蔽之,《文心雕龍》文學創作標準的總原則即是要求作者明確“文”的本源和性質,並“以文明道”,以聖人之心進入客觀世界,以聖人之文作為寫作模範,創造出既符合自然規律又文質彬彬的藝術作品。

“奇正”觀的提出和闡發是劉勰在文學創作領域的又一理論新舉。在《文心雕龍》中,“奇正”概念的確被劉勰化用為獨具代表性的文論思想。

“奇正”在《兵法》中指奇兵與正兵,奇兵與正兵的隊形變換是孫子兵法的戰術要領,劉勰借用這一兵法理念,併成功將其轉化為文學創作過程中的重要思想綱領。以“正”為範,兼採“奇”妙;以“正”制“奇”,以“奇”輔“正”,在融入儒家傳統中庸觀念的基礎上於兩者之間建立了一種強大的藝術張力,最終確立“執正馭奇”的藝術思想標準。

縱觀《文心雕龍》全書,劉勰雖並未另闢專章論述其“執正馭奇”思想,但實際上這種“奇正”觀的理論內涵在書中是隨處可見、貫穿始終的,作為文學創作標準的總原則,這一理論還需後世創作者銘記於心並身體力行。

在作品的文質關係上,劉勰又提出新的創作要求,即以“銜華佩實”為主要藝術標準。劉勰竭力倡導“華實相符,情采並茂”的文質統一觀,是既得益於深厚的歷史文化土壤又結合特殊時代文化風尚的理論新變。

“銜華佩實”的文質觀聯絡著文學創作活動的全過程,從創作開始前的思維構建到佈局謀篇、再從熔意裁詞到文外曲致,劉勰所創立的一系列文學創作之法皆服務於其“文質統一”的思想主線,最終目的亦是為了作家的作品能夠最大程度的符合其心中最理想的文章正規化,在內容上做到充實雅正,在形式上能夠華文麗採。總之,文質統一觀是劉勰文學創作理論的又一思想主線,是《文心雕龍》全書的立論基礎和理論脈搏。

概而言之,“銜華佩實”是劉勰對藝術家最基本的創作要求和創作標準,也是文章寫作最根本的指導思想,在此種標準之下,創造出華實兼顧、文質並美的文學作品應該成為每位作家的基本創作理念。

《文心雕龍》標準的提出及原則,引導文學創作走向規範之路

《文心雕龍》文學創作標準的基本原則

總原則是《文心雕龍》文學創作標準的思想綱領,劉勰認為一切文學創作都應在總原則的指導之下進行,並以總原則為理論旨歸。劉勰要求創作者堅守兩大基本原則,一是掌握文術規範,二是懂得會通適變。

劉勰極重創作之“術”,他為此專列《總術》一篇,認真說明了掌握文術對文學創作的重要性,又將“術”的思想滲透於本體論、文體論、創作論以及批評觀中。

從“文術標準”在寫作法則上的規定來看,文學創作首先需要“心總要術”,而後才能“執術馭篇”。在《總術》篇中劉勰並未明確表示“心”在文術中的重要作用,但這一思想卻時刻展現在字裡行間。

“心總要術”是要求作家在進行寫作構思之前必須系統地掌握各類寫作方法,以便創作活動地順利開展,既不能棄術任心,情思氾濫,又不能以術為尊,掩蓋情理,而是在綜合統攝一切寫作技巧的基礎上游刃有餘、靈活變通,從而達到“文質彬彬”的審美標準。

劉勰提出“會通適變”的文學革新標準,在《文心雕龍》中,“變”就是一種發展,“通變”思想是貫穿全書的,劉勰在宗法典籍的同時倡導新變,在肯定新變的同時否定當時時代文風畸變,最終提出了“望今制奇,參古定法”的通變之法,並確立了“憑情會通,負氣適變”的文變標準。

劉勰認為,所有的文章寫作都必須首先堅持“會通”,即遵守基本的創作原則、文體規範和寫作技法,其次應合理“適變”,即積極吸取鮮明的時代血液,逐漸容納進步的時代因子。

從宏觀意義來說,文學創作標準的總原則貫通《文心雕龍》全書的思想脈絡,也是文章寫作的第一綱領和首要目標,從文章本源、思想主線、文質要求到文術之用和文變之法,創作之路已有了較為清晰的指南。

從微觀意義來講,其他標準也都以總原則為依據和旨歸,大到結構佈局、風格特徵,小到用語用句、聲形辭采,無一不是總原則的分述和細化。由此觀之,《文心雕龍》“隱而不顯”的標準系統已初漏形態,它是有著一脈相承、嚴密周全的核心要領的。

《文心雕龍》標準的提出及原則,引導文學創作走向規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