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易卦

修身養德,當讀《論語》

作者: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易卦日期:2023-02-04

如何修身養德

「本文來源:重慶晨報」

魯能巴蜀中學高三9班 羅燦然

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題記

梁文道曾說:“讀書到最後,是為了讓我們更寬容地去理解這個世界有多複雜。”而讀完《論語》,我更加透徹地領悟到一個人基本的品行有多麼重要,“仁義禮智信”不是面上的教誨,而是對當今社會充滿精神教育價值的我們應該堅守的人的底線。

關於《論語》,這本儒家經典的修身立德之學,古今對它的評價褒貶不一,對孔子的形象亦有不同的理解。古語道:“半部《論語》治天下,萬世師表耀古今。”這或許有些許誇張,但當我儘可能讓自己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態度去閱讀完這一部傳世的經典,逐漸發現《論語》中並非全是深不可測的大道理,反之則是為人處世的真本事;是至聖先師的諄諄教誨,是立身處世的道德規範。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教會我們如何面對自己的各層身份,在社會上立足。作為子女,我們當孝順父母;作為學生,我們應該尊敬師長;與朋友交,我們該學會尊重和守諾,這些都是我們作為社會成員所該擔負起的義務。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論語》中所強調的孝道雖然在今日看來古板了一些,但其實仔細品味,會發現早已潛移默化進入我們的生活。逢年過節的一個電話,良辰美景的一次團聚,或是異鄉共賞的一輪明月,又怎麼能說這不算孝呢?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一個人基本的素養,展現於他的舉手投足之間。楊絳先生說:“我不是肥皂泡水,不能吹泡泡”;蕭紅一生漂泊,深知“以慎為貴”的她並沒有將生命中所有苦酒都付諸筆墨,而是不驚擾,不做作,用平淡之心待艱辛命運,以深沉之語道多感之情,不卑不亢,真情也能自然流露,無一不體現身為一位君子的道德修養。

《論語》不僅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為人處世有指導作用,於國民素質和政治發展,同樣也有極大的參考價值。

子張問於孔子曰:“何如斯可以從政矣?”子曰:“尊五美,屏四惡,斯可以從政矣。”何為五美呢?《論語》中給出瞭解釋:“君子慧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短短五個詞,卻要求一個人對慾望要有極度地剋制,對利益有清醒的理智,對舒適環境的警覺,對他人的謙遜,對自己的要求。有這般智慧的人,才可以為政,最終才能對民有利。當然,在我看來這也不僅僅是對為官者的要求,也是衡量一個人是否為君子的標準。《道德經》裡曾有:“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直接了當地翻譯過來,就是說一個人需要在心中對是非有自己的判斷,對自己的成就保持一定的低調。

“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惡之;祿厚者,人怨之。”光而不耀,泰而不驕是一種智慧,知道高處不勝寒,才更加小心謹慎,低調處世;這同時也襯托出一種平民意識,在官場之中,亦不能忘記自己是為民辦事,每一個官員都需要非常坦蕩的平常心,也正是富民強國所必須遵守的要求。

初讀《論語》,感受到的是古代至聖的博學多才;再讀《論語》,對人的品格和道德堅守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明瞭自身養德的重要性,才能有足夠的底氣去育人,樹人。“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是每一箇中華兒女努力前進的方向。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從“儒墨顯學”到“五蠹之首”,又到如今“文學復興”修建孔廟,兩千五百年的儒家思想浮沉跌宕,卻早已經在歷朝歷代的每一個人的血脈之中生根發芽,在百代更迭的軀殼之下奔湧不息。今日,接受了更加開明的教育的我們早應明白“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是對女子的不公,同時也更能夠懷抱一種辯證開闊的態度去閱讀經典,汲取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迴歸民族精神的本真。

之所以說修身養德,當讀《論語》,是因為當你因自身的淺學而不自禁地感到虛榮時,“不患莫已知,求為可知也。”會警醒你虛名與內涵相比不值一提;是因為當官員在利益面前置民生於不顧時,“以政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會鞭策他們約束自身;是因為當人們懷才不遇抱怨天命不公時,“芝蘭生於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改節”會勉勵他們繼續堅持下去。

《菜根譚》中有一語:“心不可不虛,虛則義理來居;心不可不實,實則物慾不入。”當讀完《論語》,這些“德道”的知識體系會一點一點地充實內心的虛無,使我們慢慢蛻變成更有涵養,更有力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