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

多爾袞採納范文程意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奠定大清百年基業

作者:由 文史控 發表于 歷史日期:2023-02-06

吏部侍郎和前鋒營統領誰大

清軍進入北京之後,他們才發現,要統治如此龐大的一個國家,並不容易。打天下艱難,統治天下又艱難百倍。無論是文化還是制度,清朝都比明朝落後。此時,對於清朝的統治者來說,最簡單、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沿襲明朝的制度。多爾袞採取了范文程的建議,進入北京後,釋出告示:

“官仍其職,民復其業,錄其賢能,恤其無告”

。這就是極大穩定了人心,削弱了普通大眾的反抗情緒。

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清朝入關之後,是如何設定國家機構的。先說中央機構的設定。

多爾袞採納范文程意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奠定大清百年基業

大清的中央機構

在入關之前,皇太極就已經看到文官的重要性,他設了個文館,選擇有文化的漢人擔任館員,主要職責是幫助他翻譯典籍、起草文書、謀劃戰略、儲存檔案等。後來,皇太極又效法明朝,把為內三院,即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並詳細規定了職責,核定了官職。內三院漸漸地發展成為中樞機構,地位日趨重要。

多爾袞進入北京之後,沿襲了明朝制度,建立了最初的中央機構,也就是三院八衙門。三院是沿襲皇太極時期的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順治十五年,朝廷下令將內三院改為內閣,成為最高議事機構。八衙門就是沿襲明朝的六部,也就是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除此之外,根據需要,設立了都察院和理藩院。都察院是監察機關,負責監督百官。理藩院是清朝的獨創,其職能是管理滿、漢、蒙古等各族事務,同時處理與朝鮮、俄羅斯等外國的關係。六部的長官稱之為尚書。入關時,尚書由滿族人擔任。後來,由於政務需要,於順治五年增設了漢族尚書,但是尚書的公章仍舊由滿尚書掌管。理藩院的尚書、侍郎都由滿洲、蒙古人員充任,漢官不能擔任。

多爾袞採納范文程意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奠定大清百年基業

議政王大臣會議

入關初期,還有一個特殊的機構,叫議政王大臣會議。這個機構權力大,高。本著“崇滿抑漢”的原則,議政王大臣會議的成員,主要是滿洲王公大臣,也有少數蒙古人。清初,宗室親王和多數郡王、滿洲、蒙古八旗開國元勳及其子弟都是議政大臣,一些貝勒、貝子雖然不是議政大臣,但是由於地位特殊,由皇帝下旨,他們也會奉旨參與議政。在順治朝,朝廷的軍國大政,都由攝政王多爾袞主持召開議政王大臣會議,共同商討,最後才由攝政王進行審批,形成檔案下發。順治親政後,攝政王大臣會議討論的決策,最終都由順治籤批。漢官不能擔任議政大臣會議成員,但是也有例外,比如范文程、寧完我等,經皇帝授權,也能參加會議。

多爾袞採納范文程意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奠定大清百年基業

大清的地方機構

清朝的地方機構,也是沿襲明朝體制,分為省、府、州、縣四級,省一級,設總督和巡撫,以下就是知府、知州和知縣。

清軍入關前夕,范文程上書多爾袞,建議對征服地區,採取“官仍其職,民復其業,錄其賢能,恤其無告”的政策。多爾袞同意了。定鼎北京後,清政府為了收買人心,鞏固統治,進一步提出,在內閣、六部、都察院等衙門的官員,一律官府原職,可以同滿族官員“一體辦事”。范文程又大肆宣揚“

大清天下不是從崇禎手裡奪得的,而是從闖王李自成手裡奪得

”。這些做法,巧妙地轉移了矛盾,讓很多明朝舊官紛紛放下成見,出來做官。

所以,清朝定鼎北京後,六部官吏以及地方官絕大多數還是由明朝的舊官擔任。

多爾袞採納范文程意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奠定大清百年基業

清朝初期的軍隊制度

軍隊是維繫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我們都知道,清朝的軍隊,分為八旗和綠營。這是怎麼產生的呢?

八旗軍是清軍的根本,是拱衛大清安危的核心力量。

八旗軍隊的職責是拱衛京師、守護疆域安定。順治年間,北京八旗設驍騎營、前鋒營、護軍營、步兵營,官職設有都統、護軍統領、前鋒統領及步軍統領,都統等官以下又分設參領、佐領等職位,約有十萬人。這些軍隊,除了保衛京師之外,如果有重大征戰,順治皇帝、攝政王會派遣滿洲王公大臣統領他們出征。另有侍衛軍、親軍,由侍衛內大臣統轄。除了北京之外,各地重要城市,也分別派遣八旗將士駐守,稱為駐防八旗,每處官兵大約數萬人。

但是,清軍入關之後,由於滿族人口少,八旗兵員人數嚴重不足,要保衛如此龐大的國家,顯得捉襟見肘。於是,為了彌補八旗的不足,多爾袞下令設立綠營。

多爾袞採納范文程意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奠定大清百年基業

從順治元年起,清政府就陸續在各省設立綠營。綠營的營制也是參照明朝,以營為單位,採用綠色旗幟,故稱為“綠營”。綠營的將士主要是漢人,也有少數滿、蒙、回等人員。綠營由所在省的總督節制。但是,總督雖然節制綠營,但是編制卻是屬於文官系列,並非軍人。綠營的最高將領,是提督,官階為從一品。提督之下是總兵,再下則是副將、參將等。順治年間,各省綠營兵約有七十萬人,後減少至六十萬。

清軍佔領北京之後,經過多爾袞的努力,清朝的制度逐漸完備,行政體系不斷健全、軍隊建設也得到極大加強,內部矛盾漸漸緩和,統一戰爭有序推進。為大清百年基業奠定了堅實基礎。